事件: 列寧誕生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穆宗同治九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870年   四月22日

地點: 中國

列宁诞生
事件經過:

  中學生時代的列寧
  列寧於1870年4月22日生於伏爾加河畔的辛比斯剋。1887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喀山大學法律係,因參加革命活動而被開除,遭流放一年。在大學和流放期間,列寧開始研究《資本論》等馬剋思、恩格斯的著作。
  1889年,列寧移居薩馬拉,這時他已是一個忠實的馬剋思主義者,1891年,列寧考入彼得堡大學,一面學習,一面做革命宣傳工作。大學畢業後,曾從事律師工作,在法庭上為窮苦農民和被壓迫的少數民族申張正義。
  1895年12月,列寧在彼得堡被沙皇憲兵逮捕。在獄中和流放西伯利亞期間,他寫成《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書。
  1900年12月列寧創辦“火星報”,把馬剋思主義小組團结在火星報周圍。
  1903年7月,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倫敦舉行,形成了以列寧為代表的布爾什維剋(多數派)。列寧參加和領導了俄國1905年革命(第一次資産階級民主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列寧揭露了第二國際機會主義者的社會沙文主義面目,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革命口號。列寧寫了《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揭示了資本主義政治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規律,提出了帝國主義是無産階級革命的前夜的論斷。在《論歐洲聯邦口號》一文中,列寧提出了社會主義將首先在一國或少數幾國勝利的理論。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列寧回國,他發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綱》,提出了從資産階級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方針,領導了偉大的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領導俄國人民在極端睏難的條件下,擊敗了國內外反革命武裝的進攻,鞏固了無産階級專政,恢復了國民經濟,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1919年,在列寧領導下,建立了共産國際,積極推進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發展。
  1918年8月,列寧遇刺受重傷。由於長期工作過分勞累,1923年健康狀況惡化,終於在1924年患病溢血與世長辭,享年54歲。
  以列寧為首的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鬥爭協會”領導人
  列寧一傢。右一坐者是列寧,時年9歲
  紅場上,人們排成長隊等候瞻仰列寧墓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