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惠州爆發起義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德宗光緒二十六年

事件類型: 熱門

開端時間: 1900年八月15日

終結時間: 1900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光緒二十六年(1900)閏八月十五日,鄭士良、黃福等在惠州起義。先是同年五月二十一日,孫中山在香港與興中會員舉行會議,共同研究在廣東組織起義的準備。會上議决“由鄭士良督率黃福、黃耀廷、黃江喜等赴惠州,準備發動;史堅如、鄧蔭南赴廣州,組織起事及暗殺機關,以資策應;楊衢雲、陳少白、李紀堂在港擔任接濟餉械事務;日本諸同志則留港助楊、陳、李等辦事。”六月二十日,孫中山再抵香港召開緊急會議,决定將惠州發難指揮權交鄭士良;福平誠在香港主持起義籌備工作,陳少白、楊衢雲負責接濟餉械;畢永年赴長江流域聯絡會黨。鄭士良聯絡潮州、惠州、嘉應各屬會黨和緑林首領,集合於惠州歸善三洲田,等待香港方面運來槍械,即行發難。閏八月初,孫中山由日赴臺,建立起義指揮中心,並與日本的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取得聯繫,日總督許以支援孫中山起義。清兩廣總督德壽探得惠州將起義消息,調集四千清軍逼近三洲田。起義軍决定先發製人,於閏八月十五日,由黃福率精銳八十人夜襲沙灣,斃敵四十,俘敵三十,首戰告捷。鄭士良即指揮義軍乘勝嚮深圳推進,擬攻新安,趨廣州。旋接孫中山來電,告知槍械不能由香港轉運,令義軍改道取閩南,接應他從臺灣運械內渡。義軍乃折嚮東北,直趨鎮隆。二十二日,大敗清軍於佛子坳。繼而又在鎮隆、永湖、崩岡圩連敗清軍。二十八日,義軍進至三多祝,人員擴展到二萬餘,聲勢頗大,亟待孫中山帶幹部前來指揮,並輸送槍械。不料臺灣總督秉承新任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旨意,禁止日本人參與起義,不準孫中山在臺灣活動。而孫等原訂軍械“全是廢物”。孫中山指望落空,衹得派日本人山田良政傳信鄭士良,“謂政情忽變,外援難期,即至廈門,亦無所得,軍中之事自决進止”。義軍在清軍進逼下彈盡援絶,於二十九日敗散。鄭士良率少數骨幹避往香港,日本人山田良政因迷路被俘,旋遭殺害。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