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清政府向列强求和
| 事件经过:
慈禧太后凭多年的统治经验,深知得罪了各国列强,一旦战败,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颁布对外宣战及招抚义和团诏书后,反而更加不安。一方面义和团在奉旨组团后,队伍迅速扩充,阻击联军,攻打教堂、使馆愈演愈烈,使慈禧太后产生“祸起肘腋”之忧。一方面是清政府收到一系列照会,均声称派兵入华,只为弹压义和团及一切阻拦联军赴京者,并不针对清廷。且经查明,各国并未发出“归政照会”,所谓归政照会系伪造的,使慈禧太后感到列强不逼迫其归政,则不存在来自列强的威胁,因此必须迟早就宣战一事取得列强谅解。另一方面,在宣战谕诏发出后,主和派并未停止求和活动,东南封疆大吏亦纷纷批评匆忙宣战,转战为和的呼声又渐高涨。再就是宣战之后,清军并未能有效地扼制联军进犯的势头,大沽失守,联军步步向北京进逼,更促使慈禧太后很快就改变宣战的态度。五月二十九、三十两日,慈禧太后连向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致电,表白宣战不得已的苦衷,说明招抚义和团乃被逼采取的临时措施,并“仍尽力保护”使馆,试图通过封疆大吏,将她这求和信息传给列强。六月三日,慈禧太后又通过清廷驻外公使直接告白于列强:“朝廷非不欲将此种乱民(指义和团)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间,操之太蹙,深恐各使保护不及,激成大祸。亦恐直、东两省同时举事,将两省教士教民使无遗类”,这才不得已进行招抚。还自甘下贱地说:“中国即不自量,亦何至与各国同时开衅,并何至恃乱民以与各国开衅。此意当为各国所深谅”。并向列强保证:“照前保护使馆,惟力是视。此种乱民,设法相机自行惩办”。六月初七日,清政府命驻俄、英、日三国公使向所驻国呈送国书,再次将宣战的责任推在义和团身上,求三国“暂弃小嫌,共维全局”,向其他各国疏通,“排难解纷”、“挽回时局”,结束战争。随后于六月十三日,授李鸿章以全权名义,令他与各国协商,准备乞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