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南開創辦人張伯苓誕辰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德宗光緒二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876年   四月5日

地點: 中國

南开创办人张伯苓诞辰
事件經過:

  張伯苓(1876年4月5日~1951年2月23日)
  1876年4月5日,是張伯苓先生的誕辰。張伯苓是舊中國民辦教育的典範,在半個世紀的歲月中,張伯苓歷盡艱辛,先後創辦了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南開女子中學、南開小學和重慶南開中學,並接辦四川自貢蜀光中學,以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興學育人,為國傢和民族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周恩來同志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下面是南開大學原秘書長黃鈺生撰寫的《張伯苓功在人間》的文章。黃鈺生從1912年進南開中學讀書,到1951年為張伯苓起草遺囑,近四十年風風雨雨,目睹老校長在漫長麯折的辦學道路上拚搏苦鬥的歷程。其中寫道:
  甲午戰敗,年輕的海軍軍官張伯苓目睹這一喪權辱國的轉租儀式,悲痛欲絶。他親眼見到,英國水兵魁梧剽悍,中國水兵猥瑣萎靡,痛感我中華雖然廣土衆民,但國民身體不如人,精神不如人,非從根本上改造不可!
  從那時起,張伯苓棄武學文,决心辦教育。在當時,用教育救國衹是一種改良主義的幻想。但張伯苓先後興辦南開中學、小學、大學、女中,重慶南中、南開經研所、化研所,以至參預辦西南聯大,真是凄凄惶惶,席不暇暖,奔走呼號,慘淡經營,數十年如一日。那種重視智力開發、重視人才培育的奮鬥精神,還是彌足珍貴的!
  當時,許多官立學校常因捉襟見肘,發生教員索薪糾紛。南開各校是私立,卻從不欠薪。不僅如此,當時南開大學有名的一些教授,如當代數學家陳省身、吳大任的老師薑立夫及楊石先、邱宗嶽等,北大、清華等校用高出一倍的薪金,都請不去。張伯苓嚮司徒雷登說:我要跟你們燕京比賽!
  黃鈺生認為,張伯苓有許多教育思想值得今人藉鑒。如重體育、重道德教育、重科學實驗,還重視開展課外活動,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他把辦學的宗旨概括為“公、能”二字。“公”,就是為公不為私,“能”,就是知識、技能、本領。南開確實培養了大批辦事公正的人才。1951年2月14日,張校長中風不語,生命危在旦夕。南開校友會會長閻子亨提議為校長寫一遺囑,大傢公推和張校長最接近、相處時間較長的黃鈺生起草。
  遺囑的內容,關於教育部分是根據張伯苓先生50年來一貫的教育思想寫的;關於大局,是根據他離開南京到重慶及回到北方後和許多學生講話概括而寫的。那時,他雖然不能說話,但聽力還好,心裏也清楚。我一段段念,他一段段點頭表示同意。當時在場的還有師母王夫人,校長的子、媳三人。張錫年的愛人最後還大聲問老先生:“您說寫得行不行?”張伯苓挑起大拇指來表示贊賞。這個遺囑我記得清楚,有以下幾段:
  “餘致力於教育事業垂五十年。凡餘所致力之科學教育、健康教育、愛國教育而力有未逮者,今在人民政府之下,一一見諸實施。ǚě&@áǎěì”
  “餘所嘗效力之南開大學、南開中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重慶南開中學,衆將在人民政府之下日益發達。”
  “今日之人民政府為中國前所未有之廉潔的政府。其發展生産,友好蘇聯之政策,實為高瞻遠矚之政策。凡我同學,宜竭盡所能,合群團结,擁護人民政府,以建設富強康樂之新中國。無限光明遠景,餘將含笑九泉以待之。”1951年2月23日張伯苓去世後,周恩來同志立即趕到天津張宅吊唁,嚮校長遺體行禮默哀,慰問了張師母,然後到客廳同校友們見面談話,說自己很遺憾沒能早點來,又說道:
  “看一個人應當依據他的歷史背景和條件,萬不可用現在的標準去評論過去的人。張校長在他的一生中是進步的、愛國的,他辦教育是有成績的,有功於人民的。”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