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s: 徐建寅逝世
| Event Details:
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月十二日,中国近代著名科学家徐建寅不幸逝世。徐建寅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其父是晚清著名科学家徐寿,曾翻译了《汽机发轫》、《化学鉴原》等近代科学著作,为近代化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徐建寅自幼追随其父,耳闻目濡,参加实验,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治二年(1863),他协助其父完成了木壳轮船“黄鹄号”的制造。同治五年(1866),徐寿受命襄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并主持翻译馆,徐建寅参与了翻译近代科学书籍的工作,翻译出《化学分原》、《声学》、《电学》、《兵学》、《器象显真》、《石板印法》、《造铁全法》、《汽机新制》等科学、兵法新书二十多种。同治十三年(1874),李鸿章创办天津制造局,调徐建寅负责研制火药必需的硝酸。徐凭借对化学的丰富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很快研制成功,且比进口货便宜许多。光绪元年(1875),徐建寅奉调山东机器局总办,“躬自创造,未尝延用西人”,建成一座新型枪炮弹药工厂。光绪五年(1879),徐建寅以驻德参赞名义,到德、英、法考察造舰及军事工业。徐建寅在欧洲对资本主义近代工业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仔细了解生产过程和设备运转,工人操作细节,把他认为对中国有参考价值的东西都记录了下来。在他逗留欧洲期间写的《游欧杂录》中,他详细介绍了许多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金属加工工艺和设备,如模锻、挤压、冲制成型、仿形切削、转炉炼钢、电冶铜等等,有的笔记几乎同技术文件没有区别,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有益的启示和影响。戊戌变法时期,徐建寅以其丰富的科技知识和实践,被派任新设立的农工商总局督理。但戊戌政变后,许多新事物被扼杀,农工商总局亦被载撤。徐建寅后来受张之洞之邀,到湖北帮助兴办工业和训练新军,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外国停止向中国供应火药,徐建寅遂赴汉阳钢药厂研制硝化纤维无烟火药。徐建寅认为:列强交迫,军火尤为重要,所以殚精竭虑,夙夜赶制,“日手杵臼,亲自研炼”,终于试制成功,并准备大量生产。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月十二日,徐建寅与工匠们一起拌和药料,不想机器磨擦过热,生火炸裂,声如霹雳,火焰冲天,徐建寅与在场的另十三人同时遇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