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貝多芬逝世
| 贝多芬逝世
事件經過:
德國作麯傢貝多芬
貝多芬於1770年12月16日出生在德國小城波恩。他的父親是宮廷男高音歌手,但有酗酒的惡習。從4歲起,貝多芬就受到父親嚴格的音樂訓練,他整天被關在屋子裏練琴。貝多芬很早就學會了演奏鋼琴、管風琴、小提琴、中提琴和長笛,13歲就當上了宮廷劇場首席小提琴師和教師、助理管風琴師。
由於傢境貧睏,貝多芬小小年紀便承擔起家庭重擔,因而沒能受到很好的教育。他是靠在劇院裏接觸意大利、法國和德國的充滿社會生活題材的喜歌劇以及歐洲各國文豪的作品,靠自學成長起來的。他17歲時,母親去世了,年輕的貝多芬作為一傢之主,同生活頑強地作鬥爭。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革命影響到德國,正在波恩大學作旁聽生的貝多芬也沉浸在革命的激情之中。法國大革命對貝多芬産生了决定性的影響,他信仰共和製,熱愛“自由、平等、博愛”,推崇人民、鬥爭、勝利,他把這種信念當作自己的奮鬥目標,至死不變。
1792年,貝多芬到音樂之都維也納去深造和創作。他曾跟隨著名作麯傢海頓學習作麯法,可是老師不能接受學生創作中大膽的革新精神和自由思想,兩人産生分歧,學習因此中斷了。以後,貝多芬靠不懈的努力,為自己贏得了聲譽。他先是被公認為靈感豐富的即興演奏傢和維也納最好的鋼琴傢,後來又被公認為優秀的作麯傢。
但痛苦一直伴隨着貝多芬。從27歲起,他的耳朵漸漸地聾了。這對於一個音樂傢來說是多麽沉重的打擊!同時,他還遭受着失戀的折磨,心愛的姑娘一個個離他而去。也正是在這個時期,貝多芬表現出極其旺盛的創作力,寫出了許多傑出的作品,如《月光奏鳴麯》、《第二交響麯》、《剋萊策奏鳴麯》、《第三交響麯》、《曙光奏鳴麯》、《熱情奏鳴麯》;其中《熱情奏鳴麯》被公認為貝多芬奏鳴麯創作的頂峰。另外還有《第四交響麯》和《第五交響麯》,《第五交響麯》是貝多芬作品中最完整的典範之一。
貝多芬還創作了《第六交響麯》、《第七交響麯》、《第八交響麯》和《第九交響麯》。《第九交響麯》是貝多芬成就的頂峰。麯目第一次演出時盛況空前,曾受到觀衆五次鼓掌歡迎,而當時歡迎皇族也不過用三次鼓掌禮,因此引得警察都出面干涉。貝多芬在自己的作品裏謳歌歡樂。他覺得所有的管弦樂器還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思想,因而打破常規,在最後樂章中引入了人聲的合唱,歌詞是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第九交響麯》成了交響樂作品中的不朽之作,而貝多芬也被譽為“交響樂之王”。
音樂上的成就並沒有使貝多芬擺脫貧病的境地。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偉大而痛苦的一生結束了。
貝多芬雕像(維也納)
《熱情奏鳴麯》貝多芬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