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楚攻韓雍氏
| 事件經過:
楚懷王二十二年、韓襄王五年(前三0七),秦國攻占韓國宜陽(今河南宜陽西),韓嚮秦屈服求和。秦韓交戰時,韓國曾請楚國出兵救援,楚將聽信東周君主之言,采取緩救之策,避免與強秦直接對敵。韓國戰敗後,國力大損,遂歸順於秦,楚國趁機攻打韓國,包圍雍氏(今河南禹縣東北)。韓國被秦國打敗不久,又遭楚軍圍攻,無力抵禦,便派使者嚮秦國求救。秦昭王母宣太後是楚國人,故反對救韓。這次戰爭相持五月之久。期間,韓國多次派便者請秦國救援,秦國始終按兵不動,使韓國形勢更加危急。韓又派尚靳到秦國去求救。尚靳嚮秦昭王分析了秦、韓兩國之間的利害關係,認為當秦處於防守時,韓國可以作為一道屏障,嚮外進攻時,韓國可以作為先鋒。他以“唇亡齒寒”為喻,說明韓亡,對秦有弊無利,請秦昭王慎重考慮。當時秦昭王年少,由宣太後聽政,她覺得尚靳所言,十分中肯,但她卻對尚靳說:秦國如果去救韓國,一日要耗費一千金,眼下兵員糧食不足,無法救韓,若勉強出兵,對秦國則有弊無利,尚靳無言以對,便回國嚮韓襄轉報。韓襄王又派張翠出使秦國,張翠聲稱有病,故意慢慢地嚮秦國行進,每天衹走一縣的路程。張翠到秦國後,先拜見左丞相甘茂。甘茂見他抱病而來,知道韓國已很危急,可是張翟說韓國還不危急,衹要將要危急了。甘茂感到奇怪,張翠又說,如果韓國真的危急,就會轉而投靠楚國,共同與秦國為敵,我也就不敢到秦國來了。甘茂聽後,懼怕楚、韓、魏三國聯合攻秦,趕緊面見秦昭王,說韓相公仲侈到秦軍援助,纔敢抗禦楚國。現在楚已包圍雍氏,而秦國卻拒不出兵,公仲侈為此憂慮,不去上朝聽政,而公叔便主張讓韓國投楚,若楚、韓聯合,魏國就不敢不聽從,若三國聯合進攻,秦就危險了。與其坐等三國來攻,不如主動出擊楚國有利。秦昭王覺得有理,遂派軍救韓,終於迫使楚國退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