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央軍委發出開展大生産運動的指示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國抗日戰爭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40年   二月10日

地點: 中國

中央军委发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
事件經過:

  在延安上演的歌舞劇《兄妹開荒》 1940年以後,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掃蕩”、“清剿”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破壞,八路軍敵後抗日根據地出現了嚴重睏難的局面。為瞭解决睏難,度過難關,黨中央號召黨政軍民一齊動手,開展大生産運動。中央軍委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於1940年2月10日嚮全軍發出指示,要求各部隊依據不同環境和條件,積極開展生産運動,做到一面戰鬥,一面生産,一面學習。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凡條件許可的部隊,均開展生産運動。這個運動從軍隊開始,很快在陝甘寧邊區的黨政軍機關、民衆團體和學校中開展起來,並發展到各抗日根據地和遊擊區。駐陝甘寧邊區的八路軍第三五九旅,在王震旅長的率領下,於1940年開赴延安東南的南泥灣,實行“屯田政策”,從旅長到戰士一齊動手,開墾荒地,種糧種菜,養豬養羊,紡紗織布,開辦作坊,組織運輸,3年開荒26萬畝,是全軍在生産運動中的一面旗幟。經過辛勤勞動,到1942年即做到糧食自給80%,經費自給90%以上。
  南泥灣大生産受到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高度重視。1942年延安《解放日報》發表社論,提出積極推行南泥灣政策。同年12月,毛澤東同志在陝甘寧邊區高幹會議上作《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的報告時,表彰了軍隊和機關學校進行大生産運動取得的偉大成績,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總方針,從而進一步推動了各地的生産運動,軍隊的大生産也更加廣泛地開展起來。
  大生産運動使解放區軍民剋服了睏難,到1943年,各部隊、機關,一般能自給兩三個月甚至半年的糧食和蔬菜,增強了奪取抗日戰爭勝利的物質力量,減輕了群衆的負擔,改善了人民生活,密切了黨政軍民關係,發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積纍了經濟建設的經驗。
  王震和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楊步浩在一起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