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行政院長孫科辭職,汪精衛繼任
| 事件經過:
行政院長孫科辭職,汪精衛繼任
1月23日下午,蔣介石、汪精衛、孫科在南京舉行緊急會議,討論對日方案,至7時始散。晚上,孫科、何應欽、朱培德等又在勵志社商談應付目前外交問題。汪精衛、蔣介石都主張“先行安內,方可攘外”。蔣介石對陳友仁等對日絶交主張,認為是“衹憑一時之快意,不顧國傢永久利害”,力持不可。
1 月24日,陳友仁以對日絶交之外交方針未被采納,口頭嚮孫科辭職赴滬,第二天,在上海發表辭職談話:“過去蔣介石對東三省事件,原一貫主張其不抵抗政策,以致錦州失陷。”“蔣氏此種消極政策,如更進一步,難保不接受日人之要求。”“蔣氏至今實力猶存,而其反對餘之外交主張,又若是其堅决,此餘所以不能不即日辭職以謝國人。”
1月24日,蔣介石、汪精衛等在南京勵志社開中政會特委會,討論對日外交問題,仍主張采取妥協政策,認為陳友仁外交政策,徒為孤註之一擲,决不可行,故毅然不采用。對陳之辭職,經討論不予輓留。
1月25日,孫科從上海致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提出辭職。孫科上臺時興高采烈,以為政府實權在握,但任職不到一月,陷於四面楚歌,一籌莫展,落得個被迫讓位的結局。
1月26日,蔣介石會晤汪精衛,請他主持行政院,略謂:“行政院長不可虛懸,請兄速行組織行政院,主持大政。”
1月27日,蔣介石電宋子文,稱財政無人主持,請即夜入京相商。
1 月28日,蔣介石主持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决議:一、行政院長孫科辭職照準,任命汪精衛為行政院長,宋子文出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二、立法院長張繼辭職照準,任命孫科為立法院長,孫科未到職以前,由覃振代理,任命羅文幹為外交部長;三、成立軍事委員會,由蔣介石、馮玉祥、何應欽、朱培德、李宗仁5人為常委。會議對日本正在上海準備發動大規模的侵略戰爭,未作决議,卻把1月25日激烈批評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外交部長撤銷職務,予以懲戒處分。
當天晚上10時許,駐滬日軍不宣而戰。日艦13艘,駛進黃浦江,嚮淞滬炮臺轟擊。11時10分,駐滬日本海軍陸戰隊千餘人占領淞滬路天通庵車站,旋由淞滬鐵路及虯江路嚮十九路軍翁照恆旅防地進攻,遭到守軍還擊,天通庵路、橫濱路、寶興路、虯江路等處均發生激烈巷戰。江灣方面日本陸戰隊發動數次衝鋒,均為守軍七十八師第六團擊退。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淞滬警備司令戴戟星夜從竜華步行到真如車站,設立臨時指揮部,自行指揮作戰。“一·二八”淞滬抗戰開始。
“一·二八”事變發生後,蔣介石發表《告全國將士電》,內雲:
“各總指揮、各軍師旅長、各將士、各軍官學校師生諸同志鑒:
東北事變,肇始迄今,中央為避免戰禍、保全國脈起見,故不惜忍辱負重,保持和平,期以公理與正義促倭寇之覺悟。不意我愈忍讓,彼愈蠻橫。滬案發生,對渠要求且已茹痛接受,而倭寇仍悍然相逼,一再嚮我上海防軍突擊,轟炸民房,擲彈街衢,同胞慘遭蹂躪,國亡即在目前,凡有血氣,寧能再忍!我十九路軍將士,既起而為忠勇之自己,我全軍革命將士,處此國亡種滅患迫燃眉之時,皆應為國傢爭人格,為民族求生存,為革命盡責任,抱寧為玉碎毋為瓦全之心,以此與破壞和平衊棄信義之暴日相周旋。中正與諸同志久共患難,今身雖在野,猶願與諸將士誓同生死,盡我天職。特本血誠,先行電告:務各淬礪奮發,敵愾同仇,勿作虛浮之豪氣,保持犧牲之精神,枕戈待命,以救危亡,黨國幸甚!蔣中正印。”蔣介石這份通電,鼓舞了淞滬抗戰將士。張治中將軍曾說:“這份電報發出後,人心士氣,為之大振。”因當時蔣介石還未正式復職,故自稱“在野”之身。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