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蒙古“自治運動”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國抗日戰爭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33年  

地點: 內蒙古

參與者: 德王

蒙古“自治运动”
蒙古“自治运动”
蒙古“自治运动”
事件經過:

  德王策動內蒙古“自治運動”
  
  德穆楚剋棟魯普1902年2月出生於錫林郭勒盟盟長兼蘇尼特右旗紮薩剋親王那木吉勒旺楚剋傢。那王去世後,1908年清朝政府按蒙古王公世襲制度,封他為蘇尼特右旗郡王。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加封他為蘇尼特右旗紮薩剋和碩都棱親王。1924年,德穆楚剋棟魯普升遷補任為錫林郭勒盟副盟長。1925 年,德王以西盟代表的身份應邀赴京出席了善後會議,被選為段祺瑞操縱下的臨時參議院參政。從這時期他涉足政治舞臺,和貢桑諾爾布、凌升、白雲、郭道甫、吳鶴齡、金永昌及西藏宗教領袖九世班禪等人相互交往,探討內蒙古自治出路。這一年他還積極參與了北京的蒙古族各界人士和蒙藏學校的青年學生舉行的,內蒙古人民反對移民屯墾的大規模的遊行請願運動,取得較大影響和效果。同年,二十三歲的德王提出"改革旗政,出問蒙事",加強和擴大蒙旗保安武裝組織,興辦中、小學教育和衛生、工業組織,建立紡織廠。他以保護張傢口至外蒙古境內的烏得之間的公路交通為名,嚮北京政府和各路軍閥要錢要槍,挑選本旗精壯子弟組建起一支500多人的烏(得)滂(江)守備隊。
  
  1928年,國民黨政府將熱、察、綏改為行省之後,為裝點門面,也任命個別蒙古王公上層為省政府委員。德王補選為省政府委員,雖然沒有實權,其地位和影響又進升了。1929年春,班禪活佛應張學良的邀請前去瀋陽,德王也隨同前往。他為了藉助班禪影響實現自己的宏願,邀請班禪長期居留蒙地的建議,還聯絡王公和宗教上層,為班禪分別在蘇尼特右旗和烏珠穆沁右旗各建了一座寺廟。
  
  1930 年,吳鶴齡等一大批蒙古族青年不滿國民政府的治蒙政策,以內蒙古各盟旗代表組成內蒙古代表團,前往南京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請願,從而促成了1930年南京蒙古會議的召開並通過了《蒙古盟部旗組織法》。對於這一運動,錫盟盟長索王和副盟長德王是贊同和支持,並派代表參加。但後因對《組織法》的內容及與吳鶴齡觀點的分歧,於1931年秋,德王發動了一場以反對《組織法》為引綫的"倒吳運動",得到蒙古各界層及"左"、右兩方面不少人士的支持和響應,形成了頗大聲勢。這次運動雖然沒有給德王帶來什麽具體的成果,但使他結識了不少高層人物,給輿論留下了他是位有能力、有見解的蒙古王公的印象,贏得不少蒙古青年知識分子的傾心和崇信。
  
  德王瞭解到屬地方自治性質的內蒙古自治,尚在國民黨中央許可之列,便和錫盟盟長索特那木拉布丹、烏盟盟長雲丹旺楚剋、伊盟盟長沙格德爾紮布會商,於1933年8月24日在百靈廟舉行了第一次自治會議,發出通電宣佈成立"蒙政會",雲王為委員長、索王、沙王為副委員長、德王任秘書長。實際上具體事宜都由德王一手操辦。同年10月,各盟旗選派代表赴京請願國民黨中央批準"蒙政會"。德王還派私人代表面見蔣介石,一則報告日本人進出西蒙地區,請示如何對待;再則請撥經常費及建築費。這次自治運動得到蒙古各階層和各派的一致贊同、支持。為了安撫民心,穩定邊疆局勢,南京政府於1934年3月,批準成立"蒙政會",4月在百靈廟隆重舉行了蒙政會成立典禮。蒙政會委員中包括白雲、剋興額、吳鶴齡等國民黨中央黨政官員,也有阿拉坦鄂齊爾、達理紮雅、郭爾卓爾紮布、卓特巴紮普、尼瑪鄂特索爾、榮祥等各盟旗執政王公。還吸收了不少青年知識分子為工作人員。德王發動和領導的內蒙古自治運動,終於獲得了成立"蒙政會"的成果,它至少在形式上成為當時國內蒙古各盟旗統一的民族自治機關。
  
  蒙政會名義上雖屬直隸中央的自治政府,但成立之時起就遭到傅作義及國民黨特務的種種破壞。他們挑撥各盟旗之間的關係,拉攏和培植自己的代理人,強奪蒙旗關稅,使得蒙政會處於內無資金實力,外受省方欺壓和日本西進威脅的睏境。其中典型的幾個例子是,1934年8月,蒙政會保安隊總隊長、德王的日文翻譯並為德王辦理對外聯絡事宜的韓鳳林,在北京被國民黨憲兵機關以日本特務的罪名秘密逮捕後處死;國民黨中央政府頒布的"各項稅收在蒙地及嚮蒙民徵收的部分應一律劈分蒙古若幹成"的規定遲遲得不到落實,於1935年秋,德王與傅作義為蒙旗過境稅問題,在烏拉特中旗黑沙圖稅卡發生衝突,幾至交火動武;烏拉特前旗(西公旗)紮薩剋去世,其族侄巴圖巴雅爾、石拉布道爾濟二人發生爭襲事件。盟長雲王主張由近支巴圖巴雅爾承襲,綏遠省當局卻硬行將石拉布道爾濟扶上王位。後因該旗貴族內部矛盾日趨激化,發展為德王和傅作義之間武裝衝突的起因,死傷幾十人;綏遠和察哈爾省當局無視南京政府公佈的有關政令,仍繼續在蒙旗地區推行屯墾,增設設治局。
  
  在與傅作義的較量中處處敗北,中央政府又"管不住封疆大吏"的處境下,蒙政會步履艱難,一事無成時又遇到了新的選擇。那就是華北被占領,日軍西進已成定局,南京政府無力扭轉、也不阻止這種局面,西蒙不是被偽滿政府所轄就是日本另一傀儡政府所吞併。德王選擇尋求日本翼下的"自治"或"獨立"。
  
  從1935年鼕開始德王公開與日本來往,赴長春拜見"偽滿"皇帝溥儀,與日本關東軍頭目建立了關係。這既是日本拉攏德王多年的"回報",也是國民黨政府腐敗無能、傅作義等地方軍閥魚肉蒙民,侵占開墾蒙地所造成的後果。
  
  1936年初,德王成立了"蒙古軍總司令部",棄用中華民國年號,改用成吉思汗年號,改元易幟,走上蒙古"獨立自主"的道路。
  
  
  1936 年,雲繼光等人率一千多人在百靈廟兵變。但德王在關東軍的軍械、經費支援下很快建立起兩個軍,九個師的建製軍隊,從而一頭投*了日本,並吹噓:"回想起在國民黨政府隸屬之下,等於討飯,今天要上幾支槍,明天要上幾門炮,僅欲編練一師人馬而不可能。現在居然能夠握有兩軍人馬,萬餘騎兵,定能復興蒙古民族,躋於國際強盛民族的行列"。
  
  1937年,德王在日本關東軍直接參與下占領了歸綏市,成立"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把歸綏市改為呼和浩特。後來在張傢口擴改為"蒙古聯合自治政府",1942年又更名為"蒙古自治邦"。
  
  日本戰敗前夕,德王曾與東蒙代表密談,尋求東、西蒙共同出路問題,將雙方軍隊集中起來,組織建立一個蒙古自治國。但因蘇聯出兵突然,德王派代表聯絡未成,衹好逃往北平,投*蔣介石。在北平"閑居"三年,他經常與各界人士交往,找盟旗代表、國民黨官員、美國記者等,廣泛建立關係,為內蒙古自主自治開展活動。北平解放前夕,德王沒接受"留在北平迎接共産黨"的建議,在蔣介石和國民黨政府指使下,到阿拉善盟建立"蒙古自治政府"。不久形勢所迫,他先打算路經青海、西藏,逃亡印度,建立流亡政府,後通過親屬關係和外蒙建立聯繫,1949年12月29日,像"貴賓"一樣的被迎去外蒙,1950年9月18日,以重犯身份被送回國內。
   内蒙古地图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