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桂林保卫战
| 事件经过:
传说中的桂林保卫战
日军在1944年发动了被中国称为“豫湘桂战役”的大规模作战,连克河南、湖南,除了在湖南衡阳遭到了中央军第 十军的顽强抵抗外,一路所向披靡,国民党军大部分溃不成军,日军近7个师团,15万兵力,300多辆坦克,30余架飞机,大量重炮集结于桂林一线,准备进攻桂林。
桂林守军原为广西桂军第三十一军(下辖第一三一师和第一八八师)、第一三五师及部分地方守备部队,在战役开始之前,上层又把第一八八师调出,以以第四十六军的一个大部分是新兵的后调师第一七○师来替换,同时把第三十一军副军长冯璜及第一三一师第三九一团调出桂林,后又把第一三五师和地方守备部队也调走,这就使得桂林守军只剩下桂军缺少一个团的第一三一师和第一七○ 师,第一七○师说是一个师,其实兵力也仅仅相当于一个团而已,在后来的战斗中也编入了第一三一师(也有一种说法是第一七○师没有直接参加桂林战役,他们只是和日军接触一下就退出桂林了),而国民政府统帅部的开始的意思是要全部放弃桂林、柳州一线,但是后来白崇僖后来又要求坚守桂林,为日后反攻争取赢得时间,所以在15万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桂林守军只有广西桂军第一三一师这一个师1万2千余人,加上后来从各地自发进入桂林城的广西地方民团,总兵力不到2 万人,没有坦克飞机,只有22门火炮(加农炮两门炮,山炮12门,高射炮4门,战车防御炮4门),大部分广西民团和少部分桂军士兵拿的还是土枪而已,但是桂林守军都抱着必死决心与桂林共存亡,所以士气十分高涨,而且守军立足于主要与日军打巷战,他们把所有的房子都修成了碉堡,在所有的路口都建了防御工事,所有的水井都下了毒,实行焦土抗战。广西地方民团更是组成了数千人的敢死队,他们的任务是身上绑上手榴弹或者炸药,然后用自己的身体炸毁日军的坦克和登陆艇。
1944年10月28日,日军十几万人马大举进攻桂林,桂林保卫战开始。
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桂林城外的屏风山、猫儿山等四个据点进攻,驻守这里的桂军2个营 700余官兵一直抵抗到11月4日,11月4日,屏风山、猫儿山等阵地失守,日军开始直接进攻桂林城,并且派登陆艇试图从水路攻击桂林,桂林守军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日军曾经27次冲入桂林市中心,都因为陷入巷战的泥潭使得损失惨重而不得不撤出,日军曾经想从漓江迂回进攻桂林,但是被桂军准确的火力杀伤大半,地方民团敢死队甚至身上绑上手榴弹划着竹排去炸毁日军的登陆艇,日军仅仅在漓江上就付出了阵亡7000余人的代价,在水上战斗激烈的同时,城区巷战也始终处于白热化状态,日军第58师团师团长在日后的战报中称: “我师团在桂林遭到了广西当地土著武装的顽强阻击,这些土著武装的装备虽差,但是极为凶悍,至死决心甚浓,其勇猛为我军远远不及,我军士气低落到极点……”日军下级军官也有过这样的记录:“自小听说之桂林景色宜人,为世之罕见,但今日我军遭到了自战争以来最凶猛的抵抗,城中到处都是枪声,到处都是地雷,全城都在肉搏,我大队900余人在战役结束后仅剩70余人,且多为伤兵,在战后从敌军死尸上发现桂林之敌军的武器竟然大多为我国40多年前已淘汰的火枪,如此简陋的武器居然令我们遭受到如此巨大的伤亡,虽为敌人,但亦为之忠勇精神而感概。”从此也可以看出日军伤亡之大和士气的低落,到了11 月7日,日军见强攻伤亡巨大,急忙使用了大量的毒气弹攻击桂林各处守军阵地,守军中大多数没有见过毒气,不知道躲避,所以大量中毒死伤,其中800名桂军士兵(多为伤兵)在七星岩抵日军数日,日军在损失了近千人后向七星岩内施放毒气,七星岩内桂军官兵大量中毒,日军此时冲入其中,很多桂军士兵用剩下的一点点力气射击日军并同日军肉搏,但终因中毒后力竭和弹尽粮绝而全部牺牲。
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守军1万9千余中,1万2千人战死(其中一半被毒气毒死),7000多人因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军俘虏。而日军的伤亡据日军后来递交大本营的战报中说:“皇军在桂林之役中战死1万3 千9百余人,伤1万9千1百余人,失踪300余人,其中阵亡9名大佐级别的联队长、 31名中佐级别的大队长,近100名中队长和小队长,漓江之水为敌我两军之血染之为赤,此役我我一生中所经历到的最惨烈的战役,并非在于规模,而在于敌军之勇猛。”
桂林战役后,听不少广西的老人说,在美丽的漓江上整整有过近5公里的江面上都是中日两军的尸体,战役之残酷可见一斑。
由桂林保卫战的激烈程度之所以被日本人排在衡阳保卫战之前,原因是桂林守军的装备要比衡阳守军的装备差得多,且不少还是地方武装,更重要的是桂军始终没有一名士兵在“清醒”的状态下投降(被俘虏的守军全部是被毒气弄得昏迷不醒了的),就算在弹尽粮绝,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仍然抵抗到死,而且根据不少日本人的回忆录,在参战的广西民团中,有不少还是满头白发的老人,而衡阳守军怎么说也是装备较好的中央军,怎么说最后衡阳守军也投降了,不管是什么原因,但衡阳守军结果是投降了。
桂林保卫战是国民地方军抗战的缩影,在抗日战场上,桂军、西北军、湘军、川军、滇军等等,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时期,他们依然表现出了中国人应有的血性,为拯救民族的危亡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像淞沪抗战中,湘军士兵在进入战地时都要对周围的人说:“来世再见”,桂军士兵光着膀子挺着刺刀与日军坦克“肉搏”,川军的一个师与日军激战仅存数百人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民族的永不屈服的象征。
桂林官方资料之佐证
桂林光复后,据驻桂美新闻处发表言论称中国无任何一城较此次桂林所遭劫祸更甚者。桂林一度为广西之华丽城市,拥有五十万人口,兹已遭受严重之破坏,一如罗马之破坏迦太基者然,全城中仅有之巍然独存建筑物均为曾经日军占作司令部,而于其撤退中未能加以破坏者,其他各建筑物及民房均成断垣残壁,留于城中者,仅为少数居民。据陈中将称此项居民“均为贫民而无力他去者”,日军已遗此城人民以永恒仇恨,此城之破坏实属残酷,且不必要,正与上月柳州之情形相似,但其程度较柳州尤甚。倘谓生命可自城市中驱出,则今日之桂林实已为一死城,日军于其真正撤退前,即焚烧破坏桂林,渠等并未考虑重建。去年九月美军退时,所破坏之军事设备铁路及车站均未应用,日军横暴破坏之程度,甚于南京,可与考文特里,鹿特丹及里狄相比。
该段文字原载于桂林市文献委员会编《桂林市年鉴》第卅二至卅六页,一九四九年五月出版,转载时略有删节。此处可以反证桂林在1944年所受的重创以及桂林保卫战之激烈程度。由于该战争为国史所湮灭,故而此文献资料尚属难能可贵。
对于“桂林保卫战”数字的存疑
第58师团从北面进攻;第40师团向东侧进攻;第37师团从东正面进攻;第34师团步兵第218联队向西南方进攻;第13、第3两个师团,迂回桂林城,向南推进。第34师团主力留守全州。
10月28日,日军接近桂林外围。此时,由于战场形势的变化,横山勇决定以第3,13两师团南下夺取柳州,第34师团主力确保全州。直接参与桂林攻击作战的部队是:第58师团,第40师团,第37师团以及第34师团218步兵联队。按照其满员兵员来计算,约为53000人左右。在这些部队的编成内共有7个联队,21个步兵大队并8个独立步兵大队。
网络上曾流传过一篇歌颂此次战役的文章,其中提及的日军后来递交大本营的战报文字是:“皇军在桂林之役中战死1万3千9百余人,伤1万9千1百余人,失踪300余人,其中阵亡9名大佐级别的联队长、31名中佐级别的大队长,近100名中队长和小队长,漓江之水为敌我两军之血染之为赤,此役是我一生中所经历到的最惨烈的战役,并非在于规模,而在于敌军之勇猛。”
按照这个说法,日军所有的联队长都战死了,有的还死了不止一遍,而大队长也同样全部战死,还差了2个。日军损失共33000左右,占日军进攻兵力的60%还要强。
中国军队的伤亡数字有些不合逻辑:“1万2千人战死(其中一半被毒气毒死),7000多人因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军俘虏。”而据桂林城防司令部司令韦云淞战后所写的《桂林防守军战斗要报》记载:“桂林保卫战中,中国军队伤亡约9000人,日军伤亡6000余人。”
事实上国军战报一向夸大日军的损失,把国军战报里的日军损失减个零,就和日军自己的伤亡数字差不多是常事。而日军战报也时常在数字上造假,将自己的伤亡数字有意扩大。但是,根据桂林官方资料,除却数字上的不合,其余部分大多属实。根据很多日本老兵的回忆,难以忘记的,是在中国战场上与桂军的战斗,由此,桂林保卫战的惨烈程度,不容置疑,只是由于桂系军阀所处的,在国民党中受蒋介石排挤,各系军阀为保存实力找借口,相互推脱等等复杂情况,使得这场战争缺乏充足的文字材料并终为国史所淹没。
桂林保卫战的见证:八百烈士墓
八百烈士墓建在桂林普陀山博望坪,这是一个抗日英烈墓。1944年10月29日至11月初,日军进犯桂林,国民党第四战区组织桂林保卫战。国民党31军131师防守桂林,于日军激战10天。391团扼守漓江东岸地区,毙、伤敌兵至万。适值大雨,盟军空军受阻,城防司令韦云松等又临阵脱逃。敌增援部队分进合击,穿山、猫儿山、屏风山、普陀山、月牙山等阵地相继失陷。漓江大桥被炸断,市、郊交通断绝。在寡不敌众、久战无援的情况下,391团指挥所、1营指挥所、1连、303机枪连、输送连、特务排、防毒排、山炮排、野战3医院各单位一部分和卫生队全部,计官兵、伤员800余人,被迫撤至普陀山七星岩内,继续抵抗。日军围山后,先用山炮猛轰岩口,然后倾倒大量汽油,投入大批瓦斯弹,用火焰喷射器向岩内喷射,致使岩内官兵,全部壮烈殉国。
抗战胜利后,1946年,收敛壮士遗骨,合葬于此。墓冢长方形,宽5.5米,长6.2米,高1.2米。墓碑刻:“英风状节 蒋中正题”。
八百烈士墓是桂林保卫战的见证与证明,是中华民族儿女坚守与抗争所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
如果是问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哪次战役最残酷最激烈,可能有人会说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战役、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等等,但是如果去问参加过侵华战争的不少日本老兵,就会发现这些老兵很多都一致认为1944年的桂林保卫战是他们在中国战场上遇到的最残酷的战役。
也许是由于蒋介石和桂系的矛盾,也许是桂林保卫战的广西桂系守军是在拒绝执行国民政府要求撤退保存实力的情况下战斗,也许蒋介石的内心也想让颇具战斗力的广西桂军与日本人拼得越凶越好,也许……等等,这种种理由导致的结果是桂林保卫战在国 民当局的日后的抗日战史中少有记载,在正史中几乎就没有记载,只是在一些高级官员的回忆录中有部分描述,而且这些所谓的描述都不一样,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自相矛盾,可能我们不妨引用部分日本人的资料还比较准确一些,毕竟从敌人的角度来看也不失为不错的选择。在日本人的战史中,认为桂林保卫战是”战争”中的两次认为中国军(大概估计只是指国民党军吧?)的勇猛程度要超过自己的战役之一(另一次为昆仑关战役日军第5师团被中央军第5军击败)。
先让我们来看看桂林保卫战前的情况,日军在1944年发动了被中国称为”豫湘桂战役”的大规模作战,连克河南、湖南,除了在湖南衡阳遭到了中 央 军第十军的顽强抵抗外,一路所向披靡,国民党军大部分溃不成军,日军近7个师团,15万兵力,300多辆坦克,30余架飞机,大量重炮集结于桂林一线,准备进攻桂林。
桂林守军原为广西桂军第三十一军(下辖第一三一师和第一八八师)、第一三五师及部分地方守备部队,在战役开始之前,上层又把第一八八师调出,以以第四十六军的一个大部分是新兵的后调师第一七○师来替换,同时把第三十一军副军长冯璜及第一三一师第三九一团调出桂林,后又把第一三五师和地方守备部队也调走,这就使得桂林守军只剩下桂军缺少一个团的第一三一师和第一七○师,第一七○师说是一个师,其实兵力也仅仅相当于一个团而已,在后来的战斗中也编入了第一三一师(也有一种说法是第一七○师没有直接参加桂林战役,他们只是和日军接触一下就退出桂林了),而国 民政府统帅部的开始的意思是要全部放弃桂林、柳州一线,但是后来白崇僖后来又要求坚守桂林,为日后反攻争取赢得时间,所以在15万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桂林守军只有广西桂军第一三一师这一个师1万2千余人,加上后来从各地自发进入桂林城的广西地方民团,总兵力不到2万人,没有坦克飞机,只有22门火炮(加农炮两门炮,山炮12门,高射炮4门,战车防御炮4门),大部分广西民团和少部分桂军士兵拿的还是土枪而已,但国 民政府竟然要求这些部队坚守三个月来为日后反攻赢得时间,真是令人费解?但是桂林守军的都抱着必死决心与桂林共存亡,所以士气十分高涨,而且守军立足于主要与日军打巷战,他们把所有的房子都修成了碉堡,在所有的路口都建了防御工事,所有的水井都下了毒,实行焦土抗战。广西地方民 团更是组成了数千人的敢死队,他们的任务是身上绑上手榴弹或者炸药,然后用自己的身体炸毁日军的坦克和登陆艇。
1944年10月28日,日军十几万人马大举进攻桂林,桂林保卫战开始。
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桂林城外的屏风山、猫儿山等四个据点进攻,驻守这里的桂军2个营700余官兵一直抵抗到11月4日,11月4日,屏风山、猫儿山等阵地失守,日军开始直接进攻桂林城,并且派登陆艇试图从水路攻击桂林,桂林守军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日军曾经27次冲入桂林市中心,都因为陷入巷战的泥潭使得损失惨重而不得不撤出,日军曾经想从漓江迂回进攻桂林,但是被桂军准确的火力杀伤大半,地方民团敢死队甚至身上绑上手榴弹划着竹排去炸毁日军的登陆艇,日军仅仅在漓江上就付出了阵亡7000余人的代价,在水上战斗激烈的同时,城区巷战也始终处于白热化状态,日军第58师团师团长在日后的战报中称: “我师团在桂林遭到了广西当地土著武装的顽强阻击,这些土著武装的装备虽差,但是极为凶悍,至死决心甚浓,其勇猛为我军远远不及,我军士气低落到极点……”日军下级军官也有过这样的记录:”自小听说之桂林景色宜人,为世之罕见,但今日我军遭到了自战争以来最凶猛的抵抗,城中到处都是枪声,到处都是地雷,全城都在肉搏,我大队900余人在战役结束后仅剩70余人,且多为伤兵,在战后从敌军死尸上发现桂林之敌军的武器竟然大多为我日本国40多年前已淘汰的火枪,如此简陋的武器居然令我们遭受到如此巨大的伤亡,虽为敌人,但亦为之忠勇精神而感概。”从此也可以看出日军伤亡之大和士气的低落,到了11月7 日,日军见强攻伤亡巨大,急忙使用了大量的毒气弹攻击桂林各处守军阵地,守军中大多数没有见过毒气,不知道躲避,所以大量中毒死伤,其中800名桂军士兵(多为伤兵)在七星岩抵抗日军数日,日军在损失了近千人后向七星岩内施放毒气,七星岩内桂军官兵大量中毒,日军此时冲入其中,很多桂军士兵用剩下的一点点力气射击日军并同日军肉搏,但终因中毒后力竭和弹尽粮绝而全部牺牲。
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守军1万9千余中,1万 2千人战死(其中一半被毒气毒死),7000多人因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军俘虏。而日军的伤亡据日军后来递交大本营的战报中说:”皇军在桂林之役中战死1 万3 千9百余人,伤1万9千1百余人,失踪300余人,其中阵亡9名大佐级别的联队长、31名中佐级别的大队长,近100名中队长和小队长,漓江之水为敌我两军之血染之为赤,此役我我一生中所经历到的最惨烈的战役,并非在于规模,而在于敌军之勇猛。”
桂林战役后,听不少广西的老人说,在美丽的漓江上整整有过近5公里的江面上都是中日两军的尸体,战役之残酷可见一斑。
由于没有达到”坚守三个月”的目标,由于本来国 民 政 府就没想过要守桂林,由于蒋 介石和桂系的矛盾,甚至可能由于国军想牺牲桂林守军来换取反攻时间,等等疑问。这场令日本人震撼的战役却不为众多国人所知,国 民政府仅有的嘉奖就是把已经阵亡的桂林守军指挥官、一三一师师长阚维雍提升为中将,仅此而已。
桂林保卫战的激烈程度之所以被日本人排在衡阳保卫战之前,原因是桂林守军的装备要比衡阳守军的装备差得多,且不少还是地方武装,更重要的是桂军始终没有一名士兵在”清醒”的状态下投降(被俘虏的守军全部是被毒气弄得昏迷不醒了的),就算在弹尽粮绝,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仍然抵抗到死,而且根据不少日本人的回忆录,在参战的广西民团中,有不少还是满头白发的老人,而衡阳守军怎么说也是装备较好的中央军,怎么说最后衡阳守军也投降了,不管是什么原因,但衡阳守军结果是投降了。
桂林保卫战是国民党地方军抗战的缩影,在抗日战场上,桂军、西北军、湘军、川军、滇军等等,这些地方军阀,在军阀混战的时候给老百姓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但是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时期,他们依然表现出了中国人应有的血性,为拯救民族的危亡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像淞沪抗战中,湘军士兵在进入战地时都要对周围的人说:”来世再见”,桂军士兵光着膀子挺着刺刀与日军坦克”肉搏”,川军的一个师与日军激战仅存数百人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民族的永不屈服的象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