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國軍隊勇挫日寇鋒焰的三次長沙大捷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國抗日戰爭

事件類型: 軍事

開端時間: 1939年

終結時間: 1942年   元月16日

地點: 長沙

參與者: 陳誠, 薛嶽

事件經過:

  一九三九年起到一九四四年之間,侵華日軍總共四次出兵企圖攻略湖南省會長沙,其中三次都被中國軍隊擊敗,這就是在中國抗日戰爭歷史之中,最為值得紀念的三次長沙大捷。長沙與湖南的軍民,以完全的犧牲與無數的血淚,與守軍配合,寫下這三個可歌可泣的歷史大戰役記錄。
  
  日軍自從在一九三八年十月底,攻占武漢之後,就把兵力沿着長江水道嚮前推進到嶽陽一帶,與中國軍隊沿着新墻河對峙。日本駐武漢的第十一軍,擁有七個師團與數個獨立旅團的兵力,扮演着插入華中心髒地區的戰略機動部隊的角色,中國則以第五、六、九等三個戰區包圍日本的第十一軍,雙方形成一種戰略平衡的對峙狀態。
  
  這時候日軍大本營,已經深為陷入中國戰場的戰略泥沼所苦,日軍已經無法再增加兵力,繼續深入中國進行攻擊,也就是說,日本很難在戰場上擊敗中國。因此,日本的兩個選擇,其一是采取以戰養戰的策略,設法長期搜挂占領區內的資源,以維持日軍在中國境內的開支,其二就是設法與中國進行停戰談判,減少日軍在中國境內的數量。結果日本兩者都同時進行,但是兩者都不成功。
  
  日本大本營原先是有意從一九三九年起,逐年減少在中國的駐軍,希望能夠將在華日軍的總兵力,從八十萬人,調整到一九四一年的四十萬人,以減少日本在中國戰場的戰略損耗。日軍大本營甚至决定,縱使日本無法與中國完成和議,日軍也要撤退到長江三角洲與華北地區,大幅減少在中國戰區的消耗,以保持日軍應付蘇聯的戰力。
  
  但是在華的日軍,強烈反對大本營的減縮計劃,特別是第十一軍的中將司令官岡村寧次,曾經多次的以進攻四川的作戰計劃,上報日軍大本營,要求不但不能減少,反而應該設法大幅地增加在中國的駐軍。衹要日軍增加兵力,他有信心可以深入中國作戰、擊敗蔣介石的重慶政府。
  
  一九三九年五月十二日,由於蘇聯所支持的外蒙古“獨立”政府部隊,在與日本支持的另外一個傀儡政府滿洲國部隊,在諾蒙罕發生衝突,日本關東軍與蘇聯紅軍,也就“當仁不讓”地由幕後支持走到臺前開火,雙方的部隊在諾蒙罕地區進行了一次規模相當激烈的局部戰爭。蘇聯紅軍相當成功地擊敗了日本關東軍的第二十三師團,以及支持作戰的關東軍第七師團的一部,造成日本全國的震動。日軍大本營最怕的就是,這場戰爭會擴大成為日蘇的全面衝突,因為日本超過三分之二的部隊,已經陷在中國戰區,假如此時日本與蘇聯爆發戰事,那麽日本實在難以雙綫作戰。
  
  日本特別是一個吃硬不吃軟的民族,日本在諾蒙罕之戰受了“教訓”,關東軍服氣了。日軍大本營立刻撤換整個關東軍的指揮階層:司令官植田謙吉大將,參謀長磯𠔌廉介中將,都遭到免職的嚴重處分。這時納粹德國為了進攻波蘭,竟然不顧日本這個“反共”的夥伴,而與蘇聯簽訂了戶不侵犯條約,日政府因而覺得,軸心國的“反共鋼約”根本不可靠;由於日軍主力全都陷在中國戰場,因此現在不是日蘇發生衝突的時機。因此日本設法以低姿態的方式,與蘇聯達成了停戰協議。日本關東軍這種丟人現眼的醜像,造成日軍更不敢在中國戰區進行裁軍而示弱,反而要拿中國軍隊開刀,以繼續支撐皇軍無敵的神話。
  
  第一次長沙會戰
  
  於是駐武漢的日本第十一軍,立刻呈報了一個進攻江南的作戰計劃,準備將關東軍在東北所受到的氣,在中國軍隊身上發泄一下。日十一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對於第九戰區的中國軍隊,一直懷恨在心,因為薛嶽過去在武漢會戰的第九戰區作戰,讓日本十一軍吃了不少的虧。所有岡村寧次一有機會,就想找薛嶽的部隊比劃幾下,希望能夠痛擊薛嶽的部隊,好能咽下這口氣。
  
  所有岡村寧次這次進攻的作戰計劃,是擺明了要找薛嶽的麻煩,希望能夠吃掉薛嶽第九戰區的幾個主力部隊(此時陳誠仍是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卻由薛嶽全權代理),因此日軍這個江南作戰,並沒有一定的攻略目標,衹是希望打擊與消滅第九戰區的中國軍隊,給中國一次嚴重的教訓。但是第十一軍在報給日本華中派遣軍的作戰計劃中,居然是用“消滅華軍作戰企圖”的大題目作文章。
  
  當時日本的華中派遣軍司令官西尾壽造大將,知道自己準備晉升為(即將組成的)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職務,因此也希望能夠有個戰功襯托一下自己的高升,所有就批準了岡村寧次的作戰計劃。由於這個作戰計劃,衹是以打擊薛嶽指揮的部隊為目標,所有選擇了江西與湖南北部的第九戰區戰綫重點地區,發動攻擊,希望能夠摸到薛嶽的主力,然後打出一些成績。
  
  岡村寧次的作戰計劃是將日軍分兵三路,進攻鄱陽湖到洞庭湖之間(江西與湖南)的中國第九戰區部隊。東路日軍在在江西北部的修水一帶,發動側攻,然後轉嚮嚮西南方向切入湖南東北部;中路軍則是由湖北南部發動攻勢,與江西的日軍會師,在湖南東北部占領戰略位置,以等待圍殲中國軍隊的機會;西路軍則是日軍主攻的作戰部隊,由嶽陽南下,對中國軍隊的主力造成壓迫,迫使中國第九戰區的主力部隊,退嚮湖南的東北角,這樣日軍就可以能夠在湖南平江,或是江西修水一帶的地區,圍殲到中國軍隊主力。原先日軍的這個作戰計劃,並未將攻占長沙設定為作戰的主要攻擊目標。
  
  而蔣介石對於日軍的這次攻擊,反應相當地謹慎,在剛開始之時,他不清楚日軍的作戰企圖與投入的兵力,因此在白崇禧的建議下,决定給薛嶽非常具有彈性的作戰空間指令,以保全中國部隊的作戰主力為最高的原則,甚至必要時可以放棄長沙,在衡陽進行决戰,以求中國軍隊主力避免被日軍盯牢,而遭到嚴重的打擊。但是薛嶽卻看出日軍軍力不足,决心確保長沙,給日軍一個重大的打擊。
  
  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四日,日軍的一○一師團的一○二旅團,與一○六師團主力,組成東路軍開始出兵攻擊在江西北部的中國軍隊的陣地。第九戰區代理司令官薛嶽下令,第十九集團軍司令官羅卓英指揮所部,進行逐步抵抗、相機轉進,因此日軍在剛開始進攻的時候,並未遭到中國軍隊強烈的抵抗,所以日軍就越發大膽深入進兵。日軍沒有料到中國軍是以有計劃的轉進方式後退,就等日軍深入與兵力分散之後,再設法進行决戰。在表面上,日軍在江西北部一帶的進展相當順利,但就是沒有捕捉到中國軍隊的主力,日軍衹有依照原先的作戰計劃,朝西南方向切入湖南,準備與在湖南北部作戰的日軍會師,合圍中國的野戰部隊。
  
  不過,江西、湖南在這一帶的地形結構非常復雜,幕阜山的山嶽綿延,日軍的重裝備在這種復雜地形運動遲緩,主要道路又遭到了中國軍隊有計劃的破壞,因此日軍後續的進展並不順利,同時中國軍隊雖然一路後退,但是並未遭到日軍嚴重的打擊。所以當日軍深入復雜的山地之後,羅卓英即指揮部隊,開始將抵抗開始逐步地增強,甚至開始進行猛烈的反擊,企圖截斷日軍的補給綫,日軍這時纔發現,自己在復雜的山區中,很難順利的進軍,更難以越過江西西北的山嶽地帶,進入湖南而與南下的日軍會師。
  
  由於在開始的時候,岡村寧次看到在江西發動攻勢的東路日軍,進展順利,同時發現重慶方面,有意放棄防守長沙的布陣,於是大膽下令在湖南北部的日軍第六師團,在九月二十二日,開始強渡新墻河,對中國第十五集團軍的關麟徽部發動攻擊,同時也出動助攻的上村支隊,從洞庭湖登陸,組成包抄我中國軍隊左翼的西路軍,以壓迫中國軍隊嚮東撤退;並且下令日軍三十三師團與奈良支隊,從湖北南部的中國軍隊陣地之間,組成中路軍,進行大膽穿透作戰,一舉越過通城與麥市,直驅湖南平江,企圖包圍中國第十五集團軍,迫使後退的中國軍隊的主力與日軍進行决戰。
  
  原本蔣介石擔心日軍來勢洶洶,因此指令部隊的作戰,可以保持彈性,若是日軍主力強攻長沙,可以嚮東撤退,而保持對日軍側翼壓力,避免進行决戰。但是第九戰區代理司令長官薛嶽,卻已正確地看出日軍兵力分散,岡村寧次又低估了作戰地區的復雜地形,而嚴重影響到日軍分進合擊的計劃,因此大膽地决定,將在長沙外圍陣地與日軍進行决戰。
  
  日軍在湖南沿粵漢鐵路南下主攻的部隊,雖然一路進展順利,但是卻在中國軍隊機動迎戰,靈活與迅速脫離戰場的戰術下,並沒有捕捉到中國軍隊的主力,日軍分散在各路的部隊又無法順利的對中國軍隊進行合圍。在江西北部作戰的日軍一○六師團,在幕阜山復雜的山地遭到中國軍隊有力的抵抗與包圍下,日軍補給綫竟遭切斷,差點就要受到圍殲的打擊,衹好全力突圍,那裏還會有力量敢到湖南進行會師。加上這時精銳的中國第七十四軍(軍長王耀武),開始在江西北部出擊,使得日軍遭到極大的壓力,在江西北部的日軍被迫全面放棄進入湖南會師的計劃。
  
  從湖北南下的日軍奈良支隊,嚮東旋轉,雖然與由湖北南部南下的日軍三十三師團,在湖南東北部完成會師,但卻根本沒有包圍到華軍的十五集團軍。同時,日軍第六師團與上村支隊會師之後,原先也有機會強攻長沙,但卻受到薛嶽部隊的誘導,轉嚮湖南東部追擊華軍,並企圖與江西的日軍會師。不過由於在江西作戰的東路日軍,因為耗損過大,為了安全起見,已經開始退回原先的陣地,因此日軍也失去了在湖南東北部合圍中國軍隊的機會。
  
  這時日軍既會師不成,在湖南的兵力就越發顯得單薄,再遭到薛嶽部的強力反擊,使得日軍已經開始有些孤軍深入的危機感了。由於岡村已錯過進攻長沙的機會,於是不待中國軍隊之反擊合圍形成態勢,就下令在湖南的日軍,分頭撤軍,並沿途對經過的地區大肆進行破壞。最後在一九三九年十月十四日,所有參戰的日軍,都撤回原來的戰綫。
  
  這回日軍的大規模三路進兵的迂回作戰,既沒有攻到長沙,也沒有對中國軍隊的野戰軍,造成嚴重的打擊,岡村寧次在發現兵力分散,沒有捕捉到中國軍隊主力,以及中國軍隊開始反擊之時,立刻就在長沙外圍調軍回頭進行有秩序的撤軍,由於日軍進行密接支持的撤軍行動,中國軍隊也無法進行有力的追擊,無論是在江西還是湖南的日軍,都撤回原來的戰綫,而日軍的這次作戰,可以說是白忙了一場。
  
  當然要說這場作戰是長沙大捷,是稍為有些勉強,因為日軍原始的作戰方案,的確沒有以攻略長沙做為作戰目標,但是日軍卻錯過了攻下長沙的機會。當時蔣介石下令薛嶽可以在長沙進行機動防衛,假如日軍在開始的時候,就要強攻長沙,恐怕應該可以如願,但是它卻分散兵力,企圖捕捉中國軍隊主力不成,長沙也沒有拿下,結果可以說是兩頭落空。
  
  而薛嶽能夠識破戰機,决心堅守長沙外圍陣地,而在江西的羅卓英部,也善用地形,成功地阻擊日軍的運動,造成岡村認為日軍會師無望,反而將要遭到中國軍隊的圍攻,因此纔立刻下令日軍迅速的抽身撤退。中日兩軍這回算是打個平手,但是日軍的作戰目標可以說是完全的落空,既沒有吃掉薛嶽的主力,也沒有打下主要的戰略目標,在江西還差點被中國軍隊吃掉一個師團。這還是日軍第一次打這種無釐頭的仗。當然岡村寧次也不可能料到,後來日軍又兩度企圖進攻長沙,但竟然兩次都敗下陣來。
  
  
  第二次長沙會戰
  
  日本人一嚮吃硬不吃軟,岡村寧次在第九戰區碰到鐵板,使得日本十一軍不敢再動第九戰區的主意。接任的司令官園部和一郎於一九四○年轉嚮攻擊第五戰區,造成中國軍第三十三集團軍司令官張自忠在漢水沿岸的番瓜店壯烈成仁。日軍接着攻占了第六戰區的戰略要地宜昌之後,纔逐漸地恢復了信心,日本十一軍又再想試探性攻擊中國第九戰區了。
  
  一九四一年三月,日本十一軍在江西發動上高會戰,因為縱兵輕進,日軍三十四師團遭到中國軍隊巧妙的戰術合擊,損失慘重;日本十一軍司令官園部,急調三十三師團救援,但是同樣遭到重創,特別是王耀武的七十四軍,更是一戰成名。日軍檢討作戰失利原因,認為十一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中將,應該負起主要的指揮責任,因此加以撤換。日軍大本營改派阿南惟幾中將出任十一軍司令官。阿南是一名狂熱效忠天皇的年輕將領,特別受到日皇以及宮內女眷的欣賞,因此他帶兵打仗特別兇狠賣力,希望能夠有更好的戰功,以贏得皇室特別的看待。阿南上任之後,立刻研究武漢四周的戰略情勢,他决定要在長沙,打出一場勝仗,以挫中國第九戰區薛嶽的銳氣。
  
  阿南因此不動聲色的開始調兵遣將,將十一軍的六成以上的部隊,都秘密地抽調到湖南北部,他想仗恃着日軍強大的火力與攻堅的兵力,决定采取中央突破的強攻戰術,準備一路攻下長沙,並且狠狠地修理薛嶽的部隊。阿南調集了四個師團與四個支隊,在新墻河以北地區秘密集結,並且將司令部移到嶽陽,以就近指揮作戰。
  
  當時中國軍隊方面,對於日本十一軍的秘密集結,可以說是缺乏預警的情報,因此在第九戰區的部隊,佈防得相當分散,一九四一年九月十八日,日軍開始先攻擊大雲山的中國軍隊,接着就強渡新墻河,開始以強大的兵力,結成銳不可當的攻擊正面,一路撲嚮長沙。阿南特別徵調了偽軍與農夫,以保持日軍補給綫道路的暢通。
  
  薛嶽對於阿南大軍的突然攻擊,可以說是相當意外,但是薛嶽臨危不亂,他一面緊急將部隊調往湖南北部集中,一面下令部隊采取靈活的遲滯作戰,減少與日軍正面衝突,而將日軍盡量朝嚮湖南東部的山地誘開。日軍采取中央突破的正面打法,當然是來勢洶洶,但中國軍隊四兩撥千斤的戰術,卻讓日軍感到非常不快,因為這樣日軍便無法造成圍殲對方主力的戰果。而這些被日軍追趕的中國軍隊,並未出現潰散,反而一有機會,就尾隨日軍的後方,進行擾亂的攻擊。
  
  這時中國軍隊陸續嚮長沙外圍集結,日軍也對中國軍隊一個接一個地狠命猛打,其中以中國第十軍遭到最為嚴重的打擊。由於日軍急於追逐並重創中國軍隊,因此在長沙的外圍,花了較多的時間,攻擊中國軍隊。特別是當阿南發現中國第七十四軍趕到湘東,更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他决定要為日軍在江西上高之戰報仇,所以立刻决定調整作戰方向,調日軍主力掉頭去捕捉七十四軍,但是第七十四軍保持靈活的應戰方式,迅速地脫離日軍包圍。
  
  阿南於是决定將日軍主力,分成兩組,第六與四十師團,嚮左翼迂回,進攻長沙外圍的中國第二十六軍,第三與第四師團嚮右牽製中國第三十七軍,而中國王牌第七十四軍,趕到戰場之後,立刻發揮猛烈的作戰攻勢,在春華山狠擊日軍第三師團,阿南衹有立刻調派六師團以及重炮旅團,前往圍攻七十四軍,不過七十四軍巧妙地吸引日軍的兵力東移後,又順利地退出戰場。
  
  薛嶽以第七十九軍防守長沙市,由於日軍的主力部隊,一直分散在外圍,進行追逐與圍殲中國軍隊的作戰,因此沒有集結更足夠的優勢兵力,一舉攻下長沙省城。雖然日軍的第四師團,一度攻入長沙市區,同時日軍的第三師團,更衝到南方的株州,但是守衛長沙的中國第七九軍猛烈反擊,日軍因為兵力不夠集中,無法完全地把長沙攻下。阿南此時還認為,先擴大日軍在長沙外圍的戰綫,可以多捉到一些中國的援軍,而攻下長沙衹是遲早的問題而已。第九戰區司令官薛嶽這時已經面臨可能丟掉長沙的威脅了。
  
  但是中國第六戰區司令官陳誠,卻改變了整個戰局。當薛嶽的第九戰區,遭到日軍優勢兵力打擊的時候,蔣介石判斷這是阿南的大膽之作,日本十一軍的兵力已被過度地抽調,因此十一軍其它的防區,就一定會出現兵力不足的問題。所以蔣介石下令其它相關的戰區,盡量地發動牽製性攻擊,以找到日軍的弱點,來牽製十一軍對長沙的攻勢。陳誠很快地就發現阿南竟然把鎮守宜昌的日軍第十三師團,抽走了三分之一的兵力,於是陳誠决定在宜昌發動強攻。
  
  九月二十六日,陳誠以最快速度調集兵力,乘虛進攻宜昌的日軍。當時宜昌是日軍威脅重慶的前進戰略重鎮,同時切斷了兩湖與四川的水運聯絡(使得兩湖生産的糧食無法由長江輸入四川),其戰略地位是非常重要。陳誠對宜昌發動大兵團反攻作戰,的確是出乎阿南的意料。由於中國軍隊在宜昌的攻勢,異常的猛烈,絶非尋常的牽製作戰,這時在宜昌的日軍指揮官,第十三師團長內山英太郎中將,陷入了中國軍隊四面圍攻的險境,衹有急電阿南以及日本中國派遣軍司令部求援。
  
  日本中國派遣軍司令部知道消息之後,大吃一驚。因為攻占宜昌是日皇裕仁親自下的作戰指示,假如宜昌有失、十三師團被殲滅,那麽日軍的士氣將會受到極大的打擊,所以大本營與中國派遣軍都下令阿南,無論如何也要設法保住宜昌。阿南當然知道宜昌地位的重要,更不能讓十三師團被圍殲,否則自己這個十一軍司令官也就做不下去了,雖然長沙已是快要到手的目標,但若拿長沙換宜昌,恐怕還是失算。於是阿南衹有下令,停止攻擊長沙,撤回全部在湖南的兵力,優先轉往投入解圍宜昌的作戰。薛嶽當然不會放過這個修理日軍的機會,倉皇撤退的日軍在湖南吃足了苦頭。
  
  陳誠在宜昌的反擊戰,可以說是打得非常地漂亮,日本十三師團的防綫,逐一被中國軍隊突破,最後日軍司令部已在中國軍隊直接的攻擊範圍之內,日軍十三師團長內山英太郎中將,親自督戰,最後連司令部的參謀都拿槍參加保衛戰,在最危險的時刻,內山下令準備焚燒軍旗,以及切腹自殺。
  
  在十月十日宜昌决戰的最後關頭,內山事實上已簽署十三師團嚮日皇與大本營告別的電報,開始準備在司令部內率領參謀集體自殺,卻在最後一刻,出現空前大雨,遲滯了中國軍隊的攻勢,由阿南指揮回防的日軍,終於趕到,纔迫使陳誠退兵,讓日十三師團在最後一刻守住了宜昌。但是日軍不但失去攻占長沙的機會,反而因為緊急撤退,遭到中國軍隊追擊而頗有損失。長沙第二次大捷的聲威,可以說是舉國知名。
  
  第二次長沙大捷,多少要歸功陳誠在第六戰區指揮的牽製攻擊,日軍的指揮官阿南惟幾則是過於大膽與冒險,因而沒有掌握到全局戰略均衡的要訣,也沒有盯緊作戰目標,一味的以日軍優勢戰力強渡關山,而且不斷追逐新出現的作戰目標,因此造成日軍戰力的分散,而錯過攻占長沙的作戰時機。從這次作戰的經驗,中國開始瞭解日軍對於攻占長沙的心結,所以薛嶽特別檢討日軍的攻勢作戰,而設計出一套可以誘敵深入,加以圍殲的“天爐戰法”
  
  第三次長沙會戰
  
  第三次長沙大捷,乃是中國軍隊最為貨真價實的一場大勝仗,日軍在此役再一次遭到重大的挫敗與損失。這次長沙會戰,與第二次長沙會戰僅隔兩個月,主要原因是在一九四一年夏威夷時間的十二月七日,日軍成功地偷襲了美軍的珍珠港,掀起太平洋戰爭。日本華南方面軍的第二十三軍,負責進攻香港,但是擔心中國軍隊會支持駐港的英軍,於是要求日第十一軍,在湖南北部,發動牽製性的攻擊作戰。主要的目的,是牽製中國第九戰區的兵力,以防中國軍隊南調打擊日本二十三軍的香港作戰。
  
  但是第十一軍的司令官阿南惟幾,不肯輕易放過這個進攻第九戰區的機會,他至少要為上次進攻長沙作戰的失利,討回一些顔面。因此雖然原先在作戰計劃上,這衹是一場牽製作戰,但是他卻有着旺盛的企圖心,希望能夠有更為傑出的戰果表現。阿南以日軍第三、六、四十師團以及第九混成旅團組成戰鬥序列,於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底,再度在湖南北部發動攻勢。
  
  但日軍這次在湖南出兵,可以說是在天時上,就極端不利,因為當年的鼕季,湖南出現了罕見的大雨與低溫,造成所以的江河水量大增,必須要有渡河的裝備、在適當的渡河地點,才能越過河流;同時農田積水泥濘又深,造成軍隊重裝備運動不易,天候的嚴寒更是增加日軍部隊補給與攻擊上的睏難。不過根據日軍的情報顯示,第九戰區的中國軍隊,的確有大量南下調動的佈防行動,因此阿南判斷,這給日軍一個乘虛而入的大好機會。既然第十一軍,早有準備深入湖南,進攻長沙的腹案,衹要等待作戰時機的來到,現在日軍不妨來個先斬後奏,從牽製作戰,轉換成為攻占長沙的會戰。
  
  日本十一軍在不到三個月,就再度興兵進攻長沙,是給薛嶽抓到一個有利的反擊機會,因為日軍是采取攻勢作戰,軍隊的疲勞較大,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無法完成整補,有着疲兵再戰的不利。而薛嶽已經檢討了兩次日軍進攻長沙的得失,研擬出一套專門對付日軍深入攻擊的“天爐戰法”,將在長沙附近,對深入的日軍加以圍堵與殲滅的打擊。
  
  最為重要的是,日軍的牽製攻擊發起時間,實在太遲,這也是因為日軍纔剛剛打完上一場的長沙會戰,兵力尚未完全恢復過來,同時在華南的日軍,也高估英軍的作戰能力,因此認為攻占香港的時間,應該在一個月以上,所以參與牽製作戰的日軍,不必太早的出動。結果日軍攻擊的部隊在十二月二十四日纔正式渡過新墻河進攻,但是防守香港的英軍,毫無鬥志,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就嚮日本二十三軍投降,因此原本奉命南下支持香港的中國軍隊,這時已經沒有作戰任務在身,因此當蔣介石聽到日軍企圖乘虛進襲長沙的情報,立刻就下令調離湖南的中國部隊,迅速地回防第九戰區,以圍攻深入的日軍。
  
  在薛嶽的指揮下,中國軍隊在面對日十一軍南下的攻擊中,衹是誘敵深入、進行象徵性的抵抗,就轉進後撤,等待側擊合圍的機會。日軍在順利渡過汨水之後,就已經接到香港英國軍隊投降的消息,基本上而言,日本十一軍的牽製作戰任務,已經沒有必要再繼續進行,日軍應該可以返回陣地了。
  
  但是,這時阿南惟幾卻認為,日軍既然已經順利地攻到長沙的半途,衹要日軍堅持挺進,第九戰區中國軍隊的主戰已被抽調而顯得空虛,南調的部隊回防速度比較慢(中國軍隊的運動在抗戰期間幾乎全靠徒步行軍),中國軍隊是擋不住日軍之攻勢的,那麽日軍如果攻下長沙,當然是中國戰區的大功一件。事實上,由於英、美、荷的部隊,在太平洋各區被日本南方軍打得一路敗逃,相當地刺激到在中國戰區日軍的心理。假如中國派遣軍不能有所表現,那麽所有的光彩都要被日本南方軍拿走了。何況阿南對於上次沒有順利攻占長沙,更有着強烈要報仇的心理。
  
  剛好日軍第三師團長豐島房三郎中將,也有同樣的想法,他剛剛接到命令,準備調任近衛師團長,因此也想要立下個可以吹噓的戰功,他眼見中國軍隊抵抗的戰力不強,自己的軍隊已攻到長沙外圍,因此特別要求阿南允許日軍繼續南下,攻占長沙。於是阿南决定以戰場指揮官獨斷的命令,改變日軍的作戰任務,下令第十一軍繼續深入湖南,直下長沙。
  
  這時薛嶽對於長沙會戰所有的軍力部署,早已是了若指掌,因此下令第十軍李玉堂堅守長沙市區,特別在市區的東南高地,布下巷戰的陣勢,並且將重炮兵旅放在嶽麓山,設立了俯視全城的炮兵陣地。蔣介石已下令第四、七十三、七十四、九十九軍,兼程回防第九戰區,交由薛嶽指揮,準備迎頭痛擊日軍的攻勢。
  
  此時剛好湖南遭到數十年罕見的酷寒氣溫與雨雪,日軍必須冒着空前的嚴寒氣溫強襲長沙。日本第三與第六師團在十二月三十一日,攻到了長沙市區,中日兩軍在市區爆發激烈的巷戰,這時中國軍隊在嶽麓山的重炮發生了决定性的打擊力量。進入長沙的日軍遭到非常猛烈炮火的壓製,中國守軍又拼命抵抗,原先日軍認為自己乘虛強襲長沙,已是十拿九穩的戰局;阿南惟幾眼見先鋒部隊已經進入到長沙城內,所以就搶先回報日軍總部,宣佈第十一軍已經攻剋長沙,這是日本中國派遣軍做為對日本國的新年獻禮,這個消息對於兩次沒有攻下長沙的日本而言,當然是喜上加喜,立刻發佈新聞號外,日本上下立刻組織慶祝,以歌頌日軍終於攻剋長沙的“神威”。
  
  不料中國軍隊奮勇抵抗,日軍在長沙陷在巷戰與肉搏戰之中,由於日軍所攜帶的補給並不充足,攻勢一旦陷入纏鬥的階段,日軍的戰力就迅速地下降,嶽麓山中國軍隊的炮兵陣地,更是發揮極大的殺傷效果,這時攻到長沙的日軍,補給綫被切斷,衹有靠空投補給品支持。日本新聞發佈日軍已經攻陷長沙的快報,竟然成為全球的最大笑話,為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無敵的完勝新聞中,留下一個刺眼的負面消息。
  
  這時候,蔣介石下令回防與支持第九戰區的各軍,星夜趕到長沙外圍。薛嶽立即讓七十三軍的一個師,先渡江進入長沙市區增援守軍,以提高第十軍的士氣,然後下令進入包圍位置的部隊,在一九四二年一月四日,對日軍發動全綫的反擊。這下日十一軍既無法攻下長沙,腹背又同時受到中國軍隊的打擊,一時之間,日軍的陣勢大亂。
  
  但是阿南惟幾沒有立刻下令日軍撤出戰綫,反而要求日軍再進行猛攻,以占領長沙,突破中國軍隊的包圍。這時十一軍的參謀長木下勇少將,以及全體的參謀,都發現日軍在長沙的局勢已經十分危急了,日軍若是再不迅速地脫離戰場,恐怕就要遭到無法收拾的下場。木下勇率領日本第十一軍的全體參謀,嚮阿南提出反對意見,纔迫使阿南在最後一刻,同意參謀長的要求,下令日軍設法盡速退出陣地。這時中國軍隊已經從各個戰綫合攏過來,日軍的補給不足,又沒有足夠的第二綫預備隊兵力的支持,於是日軍一路退,一路被打,跌跌撞撞地到處找渡河口,卻到處遭到中國軍隊的攻擊,情形既危急又狼狽。
  
  不過由於趕到參與圍殲日軍的中國部隊,並沒有完全到齊,也沒有整備完成,就直接投入戰場,因此兵力運用不夠完整集中,同時中國軍隊對於渡河據點的掌握不夠確實,以致在殲滅日軍補給據點上,沒有發揮决定性的攻擊力,使得日軍仍然可以找到渡河口,以及接上補給。一路往北奪命而逃的日軍部隊之中,日本的第六師團,一度被中國軍隊圍住,幾乎彈盡援絶,阿南下令日空軍動員一切力量支持,加上第九混成旅團的捨命奔襲,纔救出了第六師團。
  
  從汨水到新墻河,衹有短短的八十公裏,敗退的日軍在遭到中國軍隊一波又一波的攻勢下,全靠着日本空軍不斷的緊急支持,足足走了八天才得脫睏,這是日軍在中國戰場中,遭到比在臺兒莊還要凄慘的敗仗。假如不是中國軍隊為了要策應緬甸作戰,調走了更多的精銳部隊,或是木下勇沒有發動參謀強迫阿南及時下達撤退命令,衹要日軍的撤退晚上四十八小時,那麽日軍絶對會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發生全師團被完殲的慘敗下場。
  
  當然,假如薛嶽能夠沉得住氣,將增援長沙的部隊,在長沙外圍做縱深佈防,同時通知李玉堂的第十軍從長沙部分地區,有計劃地進行誘敵的撤退,同時加強嶽麓山陣地兵力,讓圍攻長沙的日軍認為,中國部隊的戰綫動搖,這樣日軍必然更不肯放棄即將到手的長沙,而延後撤退的時間,此時薛嶽再督促趕到參加合圍日軍的中國部隊,多二十四小時的準備時間,改在元月五日發動全面圍攻,這樣日軍恐怕會在長沙,遭到更為慘重的挫敗,日本十一軍根本就會潰不成軍了。
  
  中國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獲得大勝,的確是珍珠港事變以來,盟國在亞洲戰區中唯一的勝利,這時候日本的南方軍,在百日之內,就橫掃盟國在亞洲所以的據點與要塞。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英軍在香港嚮日軍投降;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五日,英國馬來亞最高司令珀西瓦爾,率領十萬部隊,在新加坡嚮日軍山下奉文投降;三月五日,荷蘭在印尼守軍司令載帕爾,嚮日軍今村均中將投降;五月七日美軍司令官溫立特中將(麥剋阿瑟僅以身免)在菲律賓嚮日軍的本間雅晴中將投降。整個亞洲戰局中,衹有中國在長沙,痛擊日軍,造成日軍成軍以來,另外一次大規模會戰的慘敗記錄。
   长沙地图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