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44年)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國抗日戰爭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44年  

地點: 中國

參與者: 中國共産黨

資料來源: 人民網

事件經過:

  4月12日,毛澤東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作《學習和時局》的講演,傳達中央政治局關於研究黨的歷史經驗應取何種態度等幾個重要問題的結論。他強調指出: “中央認為應使幹部對於黨內歷史問題在思想上完全弄清楚,同時對於歷史上犯過錯誤的同志在作結論時應取寬大的方針,以便一方面,徹底瞭解我黨歷史經驗,避免重犯錯誤;又一方面,能夠團结一切同志,共同工作。我黨歷史上,曾經有過反對陳獨秀錯誤路綫和李立三錯誤路綫的大鬥爭,這些鬥爭是完全應該的。但其方法有缺點:一方面,沒有使幹部在思想上徹底瞭解當時錯誤的原因、環境和改正此種錯誤的詳細辦法,以致後來又可能重犯同類性質的錯誤;另一方面,太看重了個人的責任,未能團结更多的人共同工作。這兩個缺點,我們應引為鑒戒”。毛澤東的講演,還總結了抗日戰爭的經驗,指出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時期經歷了上升、下降、再上升三個發展階段,已完成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國的必要的思想準備和物質準備。他強調,為了爭取更大的勝利,必須在黨的幹部中間提倡“放下包袱和開動機器”。
  
  4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為了輓救其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失利,援救它侵入南洋的孤軍,並摧毀美軍在華東、華南的空軍基地,首先從河南發動了嚮國民黨戰場的平漢、粵漢和湘桂鐵路沿綫新的進攻。日軍稱為“一號作戰”。4、5月間,日軍從國民黨軍隊手裏奪取了鄭州、許昌,打通了平漢綫。嚮湖南進攻的日軍,於6月到8月間占領了長沙、衡陽。嚮廣西進攻的日軍,於11月間占領桂林、柳州、南寧。至此,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綫的計劃告成。在日軍進攻面前,國民黨軍隊除少數戰役進行了較激烈的抵抗外,大多數的情況是一觸即潰,出現國民黨戰場大潰敗的局面。在8 個月中,喪失了河南、湖南、廣西等省的大片國土。這次豫、湘、桂地區作戰,充分暴露出國民黨軍隊的腐敗。由於國民黨當局在抗戰中政治上愈來愈腐敗,經濟上陷入全面危機,和采取避戰觀戰的政策,致使軍隊在敵人面前幾乎完全喪失戰鬥力。
  
  5月11日,中共中央嚮華中局、北方局發出《關於嚮河南發展方針的指示》,要求河南地區組織抗日遊擊隊和人民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7月25日,中共中央發佈嚮河南敵後進軍的部署命令。根據中共中央控製中原的戰略部署,冀魯豫區派一部兵力南下,建立了豫東根據地。8月15日,彭雪楓率新四軍第四師主力西進,於9月恢復了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師長彭雪楓在夏邑八裏莊戰鬥中犧牲。9月至 10月,八路軍太行、太嶽、晉綏等軍區和陝甘寧邊區先後派出部隊,渡過黃河,進入豫西地區。後來在嵩山、箕山地區和隴海路新安、澠池段南北地區,開闢了河南新解放區,並成立了河南行署及軍區。
  
  5月21日,中國共産黨在延安楊傢嶺召開六屆七中全會。七中全會第一次會議選出毛澤東、朱德、劉少奇、任弼時、周恩來同志組成主席團,毛澤東為主席團主席,並决定在全會期間由主席團處理黨的日常工作,書記處及政治局停止行使職權。
  
  7月1日,中共中央嚮全軍發出《關於整訓部隊的指示》,確定在現有基礎上,通過整訓,提高部隊的政治和軍事素質,為將來部隊發展一倍至數倍準備條件。從10月起,八路軍、新四軍遵照《指示》精神,陸續開展部隊整訓。在政治整訓中,掀起反對軍閥主義,改善官兵關係,尊幹愛兵運動;在軍事整訓中,掀起以射擊、投彈、刺殺三大技術為主,以遊擊戰術和攻堅戰術為輔的大練兵運動。
  
  9月15日,中國共産黨代表林伯渠在重慶舉行的三屆三次國民參政會上提出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召開各黨派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後來,中國共産黨又嚮國民黨當局書面提出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10月10日,周恩來在延安發表《如何解决?》的演講,進一步闡明召開各方代表參加的緊急國事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具體步驟和方法。共産黨關於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反映了全國各階層人民的一致願望和共同要求,在廣大人民群衆中,在各民主黨派中引起強烈的反響。
  
  9月24日,重慶各界愛國人士和各黨派代表董必武、張瀾、瀋鈞儒、馮玉祥等 500餘人舉行會議,要求實行民主,結束國民黨一黨專政。10月,宋慶齡、郭沫若、張瀾等72人發起追悼文化界的先進戰士鄒韜奮的大會(鄒韜奮因受國民黨迫害,在流亡途中於7月24日病逝,9月28日,中共中央接受鄒韜奮生前的請求,追認他為中國共産黨黨員),參加大會的各界人士達數千人,與會者對國民黨的獨裁統治表示極大的憤慨。10月10日,中國民主同盟(1941年3月成立,原稱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年9月改名為中國民主同盟)發表《對抗戰最後階段的政治主張》,要求“立即結束一黨專政,建立各黨派之聯合政權,實行民主政治。”中國共産黨關於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使國民黨統治區的愛國民主運動朝着明確的政治目標發展,出現了新的高漲。
  
  9月,美國政府派赫爾利以美國總統私人代表身份來華活動,開始實行扶蔣反共的對華政策。10月,美國政府應蔣介石的要求,撤回贊同國共合作抗日的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蔣介石的參謀長史迪威。11月,任命赫爾利為美國駐華大使,其主要使命是支持蔣介石在中國的統治地位,幫助他“統一中國境內一切軍事力量”,“防止國民政府的崩潰”。11月7日,赫爾利飛抵延安,中共領導人和他進行3 天會談後,他表示贊同共産黨關於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共同擬定了《中國國民政府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産黨協定》。但是,蔣介石拒絶這一協定,赫爾利也隨着變卦,背棄了他在延安的諾言。
  
  9月至11月,新疆維吾爾族和哈薩剋族人民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在尼勒剋和伊寧市發動了武裝起義,建立了臨時革命政府和民族軍。次年6月到9月,民族軍發動攻勢,擊敗了國民黨和地方反動軍警,解放了伊犁、塔城和阿山地區。同年鼕,正式成立三區革命政府,鬥爭發展到新的階段。
  
  10月31日,八路軍一二○師第三五九旅主力4000餘人組成南下支隊,以王震為司令員、王首道為政治委員,於11月1日召開誓師大會,10日由延安出發,嚮豫、鄂、湘、粵敵後挺進,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12月,粟裕率新四軍第一師主力由蘇中渡江南下,執行中共中央提出的嚮東南敵後發展、控製蘇浙皖邊和發展浙東沿海地區的戰略任務。
  
  12月15日,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發表演說指出,1945年唯一的任務是打倒日本侵略者,而衹有用人民的力量促成由國民黨、共産黨、其他抗日黨派及無黨派人士,在民主基礎上召集國事會議,組織聯合政府,才能實現這一目標,中國人民不論在大後方、淪陷區、解放區,都要為此目的而奮鬥。
  
  1944年,蘇聯軍隊對德軍連續進行了10次殲滅性的打擊,收復全部國土,並把戰爭推進到德國及其占領區內。這年春,美軍在太平洋發起進攻,逼近日本本土,日本的處境愈來愈睏難。6月6日,英美聯軍在法國北部的諾曼底登陸。8月 15日,又在法國南部的土倫和馬賽登陸,終於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
  
  從1944年開始,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縱隊各部,在華北、華中、華南敵後對日偽軍普遍發起了局部反攻,主要是攻擊淪陷城鎮,拔除日偽軍在解放區周圍的據點,大量消滅日偽軍,恢復並擴大解放區。在一年的局部反攻中,各解放區共作戰1.1萬多次,殲滅日偽軍近20萬人,俘日偽軍6萬多人,爭取偽軍反正3萬多人。晉察冀解放區軍民解放村莊9900多個,擴大了北嶽區,鞏固了平北與平西區,堅持了冀東區,恢復了冀中區;晉冀魯豫解放區軍民收復縣城11座,解放人口500多萬,改變瞭解放區被分割的局面;晉綏解放區軍民解放村莊3100多個,綏西、綏南恢復到1942年前的局面;山東解放區軍民攻剋縣城八座,解放人口500餘萬,形成了渤海、膠東、魯中、魯南、濱海5 個鞏固的根據地;華中解放區軍民解放國土7400多平方公裏,並把解放區先後調整為淮北、淮南、蘇北、蘇中、蘇南、皖中、浙東和鄂豫皖8個解放區;華南解放區軍民控製廣九路以東大部分地區,在廣九路以西成立抗日民主政權,並在瓊崖、文昌、澄邁等縣建立了鞏固根據地。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