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秦誘執楚懷王
| 事件經過:
秦昭王八年、楚懷王三十年(前二九九),秦與齊國結好之後,又對楚國發起進攻,攻占八城。隨後,秦昭王嚮楚懷王遣書致意,回顧當初結為兄弟,在黃棘(今河南南陽南)結盟,兩國關係交往在融洽等往事,又解釋說衹因楚太子殺死秦大夫後,未道歉就私自逃回,這纔興兵攻楚。信中對楚國讓太子到齊國做人質,與齊國交好表示不滿,認為秦、楚兩國邊境相鄰,歷來互通婚姻,友好相處,如今兩國交惡,難再號令諸侯。因此他希望與楚懷王在武關(今陝西商洛東南的丹江旁)相會,結盟訂約。並表示邊願幫助楚國攻打韓、魏,奪回失去的土地。楚懷王感到很為難,去了怕上當,不去又怕激怒秦昭王。楚臣昭睢認為,秦國是虎狼之國,不可信任。秦素有吞併諸侯的野心,他建議楚懷王不要去,而派軍隊加強邊境防衛。但是楚懷王的兒子蘭認為,不應拒絶秦國的好意,希望楚懷王應約前去。楚懷王遂决定去武關會見秦昭王。消息傳到趙國,有個大臣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認為趙、魏、韓三國聯合,秦國就顯得勢弱,不敢攻打;若三國分離,秦國就相對的更為強大,便可將三國各個擊破。當趙、魏、韓三國聯合時,秦就攻楚;現在又與楚結盟,正是要攻打三國。秦國派使者勸說趙國攻打燕,就是為了在趙燕交戰之時,分別擊破韓國、魏國,最後趙國也必然遭殃。他嚮趙武靈王陳述了自己的看法,並告誡道。如果趙國聽信秦國使者之言,去攻打燕國,秦國就會先後擊敗韓國、魏國,迫使二國投入自己懷抱,再共同攻打趙國。趙國北方已有燕國為敵,若再加秦、韓、魏之軍壓境,趙國就危如纍卵了。他建議起國派出精銳之師,協助韓、魏戌守西部邊界,楚懷王若知三國準備聯合禦秦,當然不肯再去秦國,秦又必然憤怒而攻打楚國;假使楚懷王仍然去秦國,秦國見三國已經聯合,軍隊早有準備,無利可圖,就會扣留楚懷王,逼迫楚國多割讓土地。無論出現哪種情況,都對趙、魏、韓三國有利。趙武靈王認為他說得有理,便派兵到魏國、韓國、協助戌守西部邊界。秦昭王見趙、魏、韓三國聯合,自知難以圖謀,果然轉而嚮楚國索取領土。他派一名將軍帶兵埋伏在武關,假稱為秦昭王,等楚懷王一到,便關閉武關,將楚懷王挾持到鹹陽,讓他到章臺(舊址在今陝西舊城西南角)朝見秦昭王。秦昭王待他如屬國臣子,不行平等禮儀,並要挾他割讓巫郡(今湖北省清江中、上遊和四川省東部)、黔中郡(今湖南省西部和貴州省東北部)。楚懷王見知自己受騙,非常憤怒,拒絶了秦無理要求。秦昭王便將楚懷王拘留在秦國。其後,楚懷王試圖逃走,被秦兵抓回,最後病死在秦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