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沙丘之亂
| 事件經過:
趙武靈王原立長子章為太子,其後娶惠後寵愛無比,以至幾年不外出。惠後生子何,趙武靈王改立何為太子,又傳以君位,是為趙惠文王,自稱主父。惠後死後,趙主父愛何之心頓減,又憐惜長子章,故封他為代安陽君。趙惠文王四年(前二九五),趙主父讓惠文王設朝召見群臣,處理政事,自己則從旁窺察群臣和宗室貴族的禮儀。他目睹長子章在朝中垂頭喪氣,北面稱臣,屈居於弟弟之下,心中更加不安,遂想將趙國一分為二,把長子章封在代地為王,但一時未能决定,後來中止了這一設想。但是,趙臣李兌看到退朝後的安陽公子章意氣驕橫,黨羽衆多,野心很大,他的相田不禮殘忍嗜殺,認為他們二人勾結一氣,必然有陰謀叛亂之事發生。李兌便去見相國肥義,嚮他陳述內心擔憂,認為禍亂已經不遠,勸他稱病不出,將政事交給公子成,以免成為怨恨的焦點,傳導禍患的階梯。肥義表示要恪守當初接受趙主父囑托的諾言,不變心、不負義,盡力輔佐惠文王,决不因禍患將臨而退脫。李兌為杜稷忠臣不久將死於國難而傷心落淚。其後,李兌又多次見公子成,商議防備田不禮叛亂。肥義雖然决心不惜一死以兌現自己的諾言,但內心同樣為即將出現禍亂擔憂。他深知公子章和田不禮內得君寵,外施殘暴,可能會假傳主父命令謀取君位。他為此而終日憂慮,夜不安枕,饑不忘食,遂决定以生命保全國君。他告誡信期,若有人請趙惠文王,一定要先告訴他,經他目驗後,認定無異常,纔可相見。此年,趙主父與趙惠文王遊覽沙丘(今河北巨鹿東南),分住各自的宮室。公子章和田不禮假托主父之命召見惠文王。信期告訴肥義,肥義先進去察看,被殺死。信期隨即與趙惠文王一起與公子章交戰。公子成和李兌聞訊從國都趕來,調發四邑之軍前來平息變亂。公子章戰敗後逃到趙主父處。公子成、李兌率兵包圍了趙主父的宮室,殺死公子章、田不禮,盡滅其黨羽。公子成和李兌為捉拿公子章而包圍主父宮室,現在即使解除包圍,趙主父也會將他們滅族。他們遂仍然包圍主父宮室,命令宮室中人立即出來,後出者滅族。宮中之人聞聲都跑了出來。趙主父想出宮而不能,又無食物充饑,衹得探鳥巢、掏幼雀以果腹,三個月後終於餓死。至此,趙國纔嚮諸侯發訃告報喪。叛亂平息後,趙惠文王任命公子成為相國,封為安平君,任命李兌為司寇。其後李兌任國相,長期專斷國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