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蘇秦獻計伐宋
| 事件經過:
當魏、韓、楚等國在秦的打擊下屢屢戰敗,國力不斷削弱之時,遠在東方的齊國不僅未受損失,而且攻破北方的燕國,逐漸成為與秦並雄的大國。燕昭王在國傢危亡之際即位,故廣招天下賢者圖謀復仇。蘇秦即於此時到燕國,成為燕昭王親信。他建議燕昭王表面上屈服、歸順齊國,以掩蓋圖強復仇之心。為把齊國的進攻矛頭引嚮別處,又去勸說齊國攻宋。宋國國勢較盛,宋王偃將王位傳給太子,自己致力於對外擴張戰爭。國內上下一心,戰鬥力較強,曾滅滕國,後又攻打齊的薛邑(今山東滕縣東南)和楚的淮北地區。齊國一時難以實現其野心。齊湣王十三年(前二八八)左右,宋國貴族因爭權奪利發生內亂,宋太子敗而出走。宋王偃重又恢復王位,但內亂因素未能消除,太子的黨羽猶存復闢之望,國力大為削弱。此年秦齊聯合,雙雙稱帝,準備共同攻趙。蘇秦認為,對於齊國來說,攻趙不如攻宋有利。齊湣王采納其建議,想趁機滅宋。秦相魏冉也想奪取宋國最繁榮的商業都市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作為自己封地,故派使者去齊國,反對蘇秦之謀。齊國又想聯趙伐宋,趙國不允。蘇秦認為,可以利用趙相李兌年老,需要盡快得到好封地之心理,許諾將定陶作為其封地,使趙國不反對齊國伐宋。如果齊國能得到宋國,區區定陶,也不足為奇;得不到宋國,齊國也沒無所失。齊湣王深為贊許,遂派他去趙國拉攏李兌。隨後,齊國出兵攻宋,大勝。燕國采取表面上屈服於齊國策略。故派張帶兵隨齊軍伐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