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諸侯謀伐齊

國度: 中國  

朝政: 戰國

國君紀年: 姬延周赧王三十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前285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齊湣王十五年(前二八六),齊國滅宋,國勢更加強盛,齊湣王萌生了攻掠四鄰之國、吞併東周、西、君臨天下之心,從而使趙、魏、韓、楚諸國受到威脅,秦國也感到不安。於是各國頻繁活動,醖釀合縱伐齊。齊、秦是分別位於東西方的兩大強國,有時彼此聯合,不過是為攻掠各自的鄰國,壯大自身實力;而一方過於強大,威脅到自己時,另一方便拉攏其它國傢,聯合攻伐之。齊占有宋國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等工商大邑後,實力大為增強,秦國對此極為不安。秦相魏冉則希望將定陶作為自己的封邑,所以齊國兩次攻宋,秦都表示反對。此時齊已滅宋,秦無可奈何,便發動合縱伐齊。魏相孟嘗君田文,因指使齊國貴族田甲劫持齊湣王失敗,刻意與齊國為敵。齊滅宋後,他派人見魏冉,請求秦允許魏國攻齊,魏願將所占之地作魏冉封地。在趙國則有親秦的大臣金投來往於秦趙之間,鼓動兩國則有親臣的大臣金投來往於秦趙之間,鼓動兩國聯合伐齊;蘇秦則為燕國遊說趙相李兌,慫勇燕趙聯合伐齊,李兌未加采納,蘇秦又到齊國,離間齊、趙關係,使兩國主位主謀合縱伐齊。秦昭王二十二年、楚頃襄王十四年、趙惠文王十四年(前二八五),秦昭王與楚頃襄王在宛(今河南南陽)相會,又與趙惠文王在中陽(今屬山西)相會;次年,秦昭王又在宜陽(今河南宜陽西)與魏昭王相會,在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與韓僖王相會。燕與齊素有怨仇,但燕國小力弱,表面上屈服於齊,暗中則積蓄力量,加入伐齊的陣營。於是燕、秦、趙、魏、韓五國聯合嚮齊國發起攻擊。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