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燕昭王謀伐齊

國度: 中國  

朝政: 戰國

國君紀年: 姬延周赧王三十一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前284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燕昭王即位之後,為嚮齊報破國之仇,奮發圖強、廣招賢者,優禮相待,又慰問、撫恤死難者親屬,與百姓同甘共苦。燕國由此羅緻了一批智能之士,其中有熟悉齊國險阻要塞及其君臣關係的謀士和善於用兵的軍事人才,如蘇秦、樂毅等。蘇秦主張,燕國先嚮齊屈服,將其註意力引嚮其它國傢,使燕國減輕外來威脅,得以富國強兵。樂毅主張,根據人的才能高下任以相應官職,“不以祿私其親,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隨其愛,能當者處之”,他幫助並昭王進行政治改革,使國力進一步增強。燕昭王二十八年(前二八四),國傢殷實富足,士卒奮勇欲戰,願為國獻身疆場。燕昭王還為一旦伐齊打敗留下後路,他對一位原是齊國人大臣說,我决定攻打齊國,即使你反對,我也不會改變主意,到時你就回齊國去;如果我出師失利,到齊求和,還望你從中說合。齊國滅宋後,諸侯紛紛伐齊,燕昭王又與樂毅商量伐齊復仇之事。樂毅認為,齊國地廣人衆,又曾稱霸諸侯,以區區燕國之力很難攻下。他建議燕昭王與趙、楚、魏等國聯合伐齊。燕昭王便派使者出使魏、楚,而派樂毅出使趙,並親自到趙國與趙惠文相會,趙惠文王將相國之印授之樂毅。燕昭王遂任命樂毅為上將軍,徵發全國軍隊,與趙、秦、魏、韓等國聯合嚮齊國展開進攻。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