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尉繚人秦
| 事件經過:
戰國時魏國有兩個尉繚,一在魏惠王(前三六九至前三一九在位)時,一在秦王政時(前二四七至前二二一)。魏惠王時的慰繚,相傳是鬼𠔌子的高足,學成後曾隱居,後應魏惠王之請,到大梁(今河南開封)嚮惠王陳述兵法二十四篇,即今傳《尉繚子》一書。由於《漢書藝文志》的雜傢類和兵形勢傢分別著錄了《尉繚子》,前者二十九篇,後者三十一篇,都與今本不同,所以前人曾懷疑今本《尉繚子》為後人偽托。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中,出土了寫於漢武帝以前的《尉繚子》殘簡(五篇),內容與今本大體相同,這證明了今本《尉繚子》並非偽書。秦王政時斯的尉僚,是魏國大梁人,姓失傳。秦王政十年(前二三七)入秦,建議秦王重鎦金收買六國權臣,亂其謀略,以便統一全國。秦王大為賞識,“衣服食飲與繚同”。後尉繚見秦王刻薄寡恩,得志輕人,認為如果秦王統一了天下,天下都將為其奴僕,不可久遊,準備離開秦國。秦王政發覺後,強力輓留,任為秦國尉,因稱尉繚(也有人懷疑兩個尉繚實為一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