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蒙恬北伐匈奴
| 事件經過:
秦尚未統一六國前,逐漸強大起來的匈奴經常掠奪內地的人民、牲畜、財産,使相鄰的燕、趙、秦深受其害。尤其是秦滅亡六國的最後階段,匈奴趁各諸侯無暇顧及,占領了河套地區的所謂"河南地"。秦王朝建立後,匈奴的威脅成為最突出的問題。秦始皇三十二年(前二一五),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軍30萬大舉北伐匈奴,盡取河南(今黃河河套西北)地。第二年,蒙恬又率軍越過黃河,奪取了被匈奴控製的高闕(今內蒙古杭錦後旗東北)、陽山(今內蒙古狼山)、北假(今內蒙古河套以北、陰山以南、大青山以西地區)等地。匈奴首領頭曼單於在秦軍的打擊下,放棄河南地及頭曼城嚮北退卻。秦王朝收復河套以北、陰山一帶地區後,增設四十四縣,重新設置九原郡,在黃河岸上構築城堡戍守。始皇三十六年(前二一一),秦遷內地人三萬戶到北河,榆中(今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以北)屯墾,進一步鞏固了對這一地區的統治。當時人們把這一新開墾的地區叫做“新秦”。蒙恬北伐匈奴,不僅有力地製止了匈奴奴隸主貴族對中原的搶掠,而且大大促進了這一地區的開發。在長期的勞動和交往中,不少匈奴人南遷中原,逐漸同秦人及其他各族人民共同居住和生産,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