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屯門海戰
屯门海战
事件經過: 屯門海戰是發生在1521年(明正德16年)8月底至9月間,由廣東海道副使汪鋐指揮的在屯門地區抗擊佛朗機(中國古代指葡萄牙)人的戰役。是中國第一次抗擊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戰役,以明朝的獲勝而告終。
屯門辨析
屯門,今指香港屯門區。在明代,軍隊設立屯門軍鎮,屯門地區指的是北起今深圳南山區,南至香港九竜半島沿海大部分,包括前海灣、後海灣、伶仃洋等,屬明代廣東東莞縣。
“屯門島”,葡萄牙歷史文獻記為Tãmão,是葡萄牙人占據小島後,嚮當地人詢問當地地名後,給自己占據的小島起的名字,在中國典籍中並無此名。屯門島又叫貿易島。據考證,“屯門島”可能指的是內伶仃島,距今深圳南頭約9公裏。又或是大鏟島,在今深圳赤灣西北3海裏處,均非常靠近明代的南頭。“屯門島”亦有可能是指香港大嶼山,因為葡萄牙人曾於該島的大澳建立據點。
“屯門海澳”,指深圳後海灣、內伶仃島及香港青山一帶,是葡萄牙人侵擾明東莞縣時最初占據的地方。
殖民主義者開始到達東方
15世紀末,隨着新大陸的發現及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一些西方國傢開始更多的尋求海外市場。在此間,他們多采取了海盜式的殖民擴張。中國當時對西方瞭解甚少,為了同東夷的倭寇相區別,稱其為番夷。1493年(明弘治六年),一批番夷侵擾東莞守禦千所的領地(今深圳及香港沿海),東莞守禦千所千戶袁光率兵圍剿,在岑子澳與番夷遭遇,戰鬥中中彈身亡。當時並不清楚這些人的國籍,從當時的背景來看,他們很可能是葡萄牙人。此後,中國沿海及船衹受到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擾越來越多。
1508年(明正德3年),葡萄牙的薛魁拉(Diogo-Lopes de Sequiera)從裏斯本駛嚮東方,他的任務之一就是奉葡萄牙國王曼紐爾一世(古葡萄牙語:Manoel I)的敕令收集中國的情報,但行至滿剌加(今馬來西亞馬六甲),就因為其強盜行徑遭到當地居民的痛擊而不得不逃離了。1511年8月24日,葡人阿方索·德·阿布奎(Alfonso D'Albuquerque)在遭到激烈抵抗後侵占了滿剌加,滿剌加變成了西方殖民者侵略東方的中轉站。
佛朗機人竊據屯門一帶
1514年(明正德9年),葡萄牙殖民主義者阿爾瓦雷斯率一支葡萄牙船隊到達珠江口沿岸,要求登陸進行貿易,未獲明政府批準,後在水面上與中國商人交易。塞剋拉同年再次率領葡萄牙海盜商船直接侵占“屯門海澳”,並在此修築工事,設刑場,製火器,刻石立碑以示占領。
明朝政策變化
明代基本上是禁止海外貿易的。明初對於朝貢的國傢有明確的時間間隔及停泊地等規定。但1514年(明正德九年),廣東右布政使吳廷舉擅立《番舶進貢交易之法》規定,外國商船來華時間不受限製,一到廣東就可以上稅、賣貨。此舉一出,外國商船接踵而來。朝廷官員認為吳延舉應負有責任,但朝廷並未對吳延舉進行追究,也沒有對葡萄牙商船進行幹預。後朝廷官員認為佛朗機人擾民甚重,要求對葡人進行驅逐。1520年(明正德十五年),御史丘道隆及御史何鰲都曾嚮正德皇帝上奏要求驅逐佛朗機人,但由於正德皇帝對佛朗機人有好感而不瞭瞭之,直到1521年嘉靖皇帝繼位,他們的奏摺纔有了下文。
葡萄牙使者與中國皇帝建立了關係過程
1515~1517年(明正德10年至12年)間,侵占滿剌加的葡人若熱·德·阿爾布剋爾剋(Jorge D'Albuquerque)不斷派船到中國進行貿易。1517年6月17日,費爾南·佩雷茲·德·安德拉德(Fernao Peres d'andrade)[1]等載葡萄牙使者皮萊資(Tomé Pires)駕八艘船前往中國,於8月15日抵達“屯門島”。當他們再北上時,遭到明水師阻攔,但葡人恃船堅炮利,強行進入珠江內河,到達廣州懷遠驛(今十八甫一帶)。葡人知道中國人憎惡佛朗機人,於是假扮成伊斯蘭教徒模樣,並宣稱是嚮中國進貢的。兩廣總督陳金得知後,先安排他們在懷遠驛住下,並發現他們並非伊斯蘭教徒,也沒有使節證明文件,而佛朗機亦不是歷來進貢的國傢。於是安排他們到光孝寺學習中國禮儀,同時將此事上奏朝廷。
1518年(明正德13年)正月,朝廷答復,把佛朗機人帶來的特産按市價折成銀兩,使節進京洽談,請其餘船衹、人等立即返回。葡人沒有按照明政府要求離開,而是退出廣州,企圖攻占南山半島(今深圳市南山區蛇口),但由於明駐軍太多未能得逞。然後他們退至“屯門島”,安營紮寨,做更多的軍事準備。此後,葡人又在“屯門海澳”及“葵涌海澳”(今香港青衣島、葵涌一帶)探查據點,製火器,立石碑,燒殺掠奪。當地居民怨聲載道,紛紛嚮官府告狀,並要求遷移至別處躲避佛朗機人的欺凌。8月,若熱·德·阿爾布剋爾剋派西芒·佩雷玆·德·安德拉德(Simão Peres d'Andrade)換其兄費爾南·佩雷茲·德·安德拉德到滿剌加,大部分人都還留在“屯門島”。
葡人眼見這樣拖下去無法見到中國皇帝,於是就賄賂廣東的宦官。此法立即奏效,在1519年(明正德14年)底,朝廷允許他們到北京朝見。1520年(明正德15年)1月,皮萊資終於從廣州啓程,他事先已買通宦官得知正德皇帝在南京遊玩,趕了四個月的路到達南京。正德皇帝知道佛朗機使者到達南京卻不急於召見,而是自行返回北京,並告知皮萊資到北京朝見。1521年(明正德16年)1月,皮萊資抵達北京。皮萊資到北京後,又到處拉關係,行賄,並讓自己的翻譯火者亞三[2]勾結大宦官江彬。火者亞三教正德皇帝學習葡萄牙語取樂,可以經常接觸到皇帝,但他依仗皇帝及江彬的庇護經常對官員無禮冒犯。主管外國進貢等事宜的四夷館主客主事梁焯對不按規矩行禮的火者亞三施以杖刑,江彬得知後大駡梁焯,並嚮正德皇帝告狀。但朝中憎惡江彬及火者亞三品行的人很多,又有朝中重臣幫梁焯求情,因此正德皇帝並未治梁焯的罪。而在廣東的葡人也因皮萊資進京而開始更加肆無忌憚。
嘉靖皇帝改變對佛朗機人態度
1521年4月20日,正德皇帝病逝,皇太後當天就根據群臣意見殺了江彬,後又將火者亞三處死,並下詔不許佛朗機進貢。
七月,廣東官員報,一批葡人到廣州要求進行貿易,廣東官員的意思是滿足他們的要求,禮部認為佛朗機人假藉使者之名挾貨通市,在廣東沿海屯駐過久,有所窺伺,兵部亦持類似觀點。因此兵部與禮部都認為應當拒絶其要求,並應當驅逐。
嘉靖皇帝根據江彬及火者亞三的表現及禮部與兵部的態度,下令官員盡快驅逐佛朗機人,並再不許入境。
屯門海戰過程
1521年(明正德16年)八月底(此時嘉靖皇帝已繼位),時年56歲的廣東海道副使汪鋐奉命驅逐佛朗機人。此時葡萄牙人由阿爾瓦雷斯率領,已占據“屯門島”附近若幹年,不久前又新加入了卡爾佛(Diogo Calvo)的一艘大海船。汪鋐已料到葡萄牙人不肯輕易離開,因此先加強了軍事力量,汪鋐主要的備戰措施如下:
* 加強了南頭寨及東莞守禦千所的兵力;
* 收集戰船及漁船,以備軍用;
* 加強保傢衛國的宣傳,組織兵力;
* 在望族鄉紳吳瑗、鄭志銳的幫助下,招募民兵,並詢問海情;
* 探知葡萄牙人的戰船體形巨大,火炮射程遠,命中率高。
在完成備戰後,汪鋐對葡萄牙人宣詔,要求葡人盡快離去,但葡人對此並不理會。於是汪鋐派軍隊驅趕葡人,遇到武裝抵抗。汪鋐親率軍民猛攻葡人船隊,此時又有科埃略(Duarte Coello)及雷戈(Ambrocio do Rego)各帶兩艘大船前來援助葡人,明軍終因葡人火炮猛烈而敗陣。
汪鋐在第一次進攻失敗後,新製定了作戰計劃。準備了一些裝滿油料和柴草的小舟,待一天颳起很大的南風,汪鋐率軍士4000衆,船衹50餘再次攻打葡人船隊。先將一些填有膏油草料的船衹點燃,火船快速朝葡人船衹駛去,由於葡人船衹巨大,轉動速度緩慢,無法躲開火船進攻,很快燃燒了起來,葡人大亂。汪鋐又趁機派人潛入水下,將未起火的葡人船衹鑿漏,葡人紛紛跳海逃命。然後汪鋐命軍士躍上敵船與葡人廝殺,葡人大敗。最後剩下三艘大船,在9月7日趁天黑逃到附近島嶼藏身。天亮後,風嚮逆轉,葡人才藉強勁的北風勉強逃過明軍的追擊,逃回已竊據的滿剌加。至此,中國收回被葡人盤踞的“屯門島”及經常滋擾的“屯門海澳”及“葵涌海澳”。
勝利後,汪鋐感慨萬千,做了《駐節南頭喜鄉眷 吳瑗、鄭志銳劃攻屯門彝之策賦之》一詩:
轔轔車馬出城東,攬轡欣逢二老同。
萬裏奔馳筋力在,一生精潔鬼神通。
竈田撥鹵當秋日,漁艇牽篷嚮晚風。
回首長歌無盡興,天高海闊月明中。
海戰後續事件
屯門海戰結束後,明政府下令水師見到懸挂葡萄牙旗幟的船衹就將其擊毀。
屯門海戰結束後,又在新會縣茜草灣發生茜草灣之役,葡人慘敗。
雖經過兩次失敗,葡萄牙人並未放棄,改為侵擾福建及浙江沿海。但在這之後直到1541年(明嘉靖20年)的20年間,中國典籍中再沒有佛朗機侵擾廣東沿海的記錄。
1553年(明嘉靖32年),葡萄牙人終於獲得了在澳門居留權,以取代“屯門島”成為在中國的首個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