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墨子死

國度: 中國  

朝政: 戰國

國君紀年: 姬驕周安王二十六年

事件類型: 熱門

開端時間: 前376年

終結時間: 前376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墨子名翟,宋國人,墨傢學派創始人,春秋戰國時期重要的思想傢和政治傢。他出身低微,自稱“賤人”,宋昭公時任大夫,後居魯國,曾學習儒術,後因不滿其煩瑣的禮教而棄儒倡墨,成為當時儒傢的反對派。他力倡“兼相愛,交相利”,為大衆“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他反對儒傢的“天命”和“愛有差等”之說,認為“執有命”是“天下之大害”,相信天命,天下必亂,衣食之材一定會不足。他主張強力,認為依靠自身力量者阿以生存,反之則不能生存。他提倡“尚賢”,認為這是立政之本,有些人雖然地位低下,但有才能,應該舉以為官。他還提倡“非攻”,體現了當時人民反對掠奪戰爭的願望。他曾步行十日十夜至楚都,止楚攻宋。他還主張“節用”、“節葬”、“非樂”,反對“厚葬久喪”,反對當權貴族“繁飾禮樂”和奢侈享樂生活。他為改善當時勞動者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極力提倡“尚同”,認為“官無長貴,民無終賤”,“必使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他探究了關於知識和邏輯等問題,製定了作為認識真理準則的“三表”,並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命題。他以“閃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教育上目的,弟子很多,都講究艱苦實踐,服從紀律。他的學說在當時思想界影響很大,與儒傢並稱“顯學”。其體係中的唯物主義傾嚮為墨子後學所發展,有關宗教迷信的形式則為他們所剋服。現存《墨子》五十三篇,出自墨子及其弟子或後學之手,是研究墨子和墨傢學說的基本材料。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