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支謙翻譯佛經

國度: 中國  

朝政: 孫吳

國君紀年: 東吳吳大帝孫權黃武元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222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吳黃武元年(222),居士支謙於吳始譯佛經,到吳建興年間(253—254)止,歷時三十餘年,譯出佛經四十九部(一說三十六部四十八捲,一說二十七部),主要有《維摩詰經》、《大明度無極經》、《首楞嚴經》、《慧印三昧經》、《老女人經》、《大阿彌陀經》、《瑞應本起經》等。並製《贊菩薩連句梵唄》三契。友謙,大翻譯傢,字恭時,一名越,生卒年不詳。祖先為大月氏人。其祖父法度漢靈帝時率國人數百歸漢。漢獻帝末年,支謙從洛陽與鄉人避亂先到吳武昌(今湖北鄂城),後到建業(今江蘇南京)。孫權以其為博士,使輔導太子登。支謙自幼學習中國書典,後從支讖弟子支亮(字紀明)學習佛教,博覽經籍,莫不精究,通曉六國語言,多才多藝。與支讖、支亮名著一時,世稱“天下博知,不出三支”。支謙細長黑瘦,眼多白而晴黃,時人語曰:“支郎眼中黃,身軀雖細是智囊。”太子登死後(吳赤烏四年,214),支謙隱居穹隆山中,從沙門竺法蘭受持五戒,所交往者均佛僧,不參與世務,後死於山中。支謙才學深澈,內外備通,故所譯 經文麗簡略,多用意譯,譯文又力圖適合漢人習慣,如將人名“須菩提”譯為“善業”,經名《摩柯般若波羅密經》譯為《大明度無極經》等。重大哲學概念也多來自《老子》;但過分追求文詞美巧,不免偏離原著,支謙所開創的譯風,在三國兩晉占據重要地位。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