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北齊刻經
| 事件經過:
北齊政權,自文宣帝高洋始,朝野佞佛,建造寺廟,開鑿石窟,傳抄佛經。同時,佛教刻經事業尤為熾盛。刻經之舉,最早見於東漢熹平年間,於碑石上書刻儒傢典籍,以敦教化。書刻佛經,興於北齊,佛徒將長篇經籍刻於崖壁之上,字形展大者,徑二尺許,並刊刻佛號、題記。刻經地點,集中於鄴都附近及魯南兗州一帶山區,諸如鼓山刻經(五七二,分南北響堂)、寶山刻經、媧皇宮刻經、徂徠山刻經(五七0年)、泰山刻經、水牛山刻經、尖山刻經(五七五)。北齊政權為周武帝滅亡後,周武帝亦在北齊境內實施滅佛,而北齊佛徒刻經之舉仍未間歇,又有鄒嶧鐵山刻經(五七九)、岡山刻經(五八0)、葛山刻經(五八0)、嶧山刻經完成,皆摩崖大字,書刻面積巨大,空前絶後。刻經書體,或楷或隸,既不同於北魏碑體楷書,亦不類東漢隸書,風格渾穆簡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