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

國度: 中國  

朝政: 隋代

國君紀年: 隋煬帝楊廣大業元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605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煬帝即位的當年,即仁壽四年(六0四),就伊洛建東京,以便控製關東、江南。詔書稱漢王諒起兵時,山東州縣曾一度淪陷,根本上是由於“關河懸遠,兵不赴急”。又稱“南服遐遠(指陳朝故地),東夏殷大(指北齊故地)”,要看準時機,采取方法加以控製。而現在即是良機,並親自來到洛陽。第二年,煬帝任命尚書令楊素為營建東都大監,納言楊達、將作大匠宇文愷為副監,開展了大規模的營建工程。經過約一年,到大業二年(六0六)初建成。營建過程中,每月役使丁夫二百萬人,規模浩大,工程嚴急,役丁因勞役而死者十之四五,載屍車相望於道。同時,令宇文愷、封德彝等營建顯仁宮。發大江以南、五嶺以北奇材異石,運抵洛陽;又求海內嘉木異草,珍禽奇獸,以實園苑。城區分為宮城、皇城和外郭城,宮城是宮殿所在處,皇城是文武官司所在處,外郭城就是大城或稱羅城,是官吏私宅和百姓所住處。外郭城在洛水以南有九十六坊,以北有三十六坊,還有東、南、北三市。特別是在城內和城外的附近地方,建造了許多大糧倉,如含嘉倉、洛口倉等。並在建造洛陽開始的時候,就從河北、江南及其它地方將大批豪族、富賈遷到洛陽來,增加了洛陽的繁榮。隋煬帝建造洛陽,從政治上看,是為了便於對關東和江南地區的控製,從經濟上看,是因關中物資不足以供應統一後隋朝中央政府所需,洛陽地位適中,轉運財貨比較便利,路程也遠比長安縮短;並且自北魏孝文帝以來,曾定都於此,經濟發展和商業繁榮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洛陽在隋朝時和長安並稱二都。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