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梁士彥、宇文忻、劉昉被誅

國度: 中國  

朝政: 隋代

國君紀年: 隋高祖文皇帝楊堅開皇六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586年   八月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隋郕國公梁士彥討尉遲迥有功,曾任相州刺史,因受隋文帝猜忌而召回長安。杞國公宇文忻少與文帝友善,善用兵,有威名,也受隋文帝猜忌而罷去右領軍大將軍之職。舒國公劉昉早被疏遠。三人閑居無事,頗懷怨恨,相互往來,陰謀不軌。宇文忻欲讓梁士彥去浦州(今陝西浦城)起兵,己為內應,被梁士彥外甥裴通告發。隋文帝假裝不知,開皇六年(五八六)閏八月任梁士彥為晉州(今山西臨汾)刺史,以觀察其意。晉州為兵傢重鎮,梁士彥得命十分歡喜,與劉昉等以為天助其事,請薛摩兒為長史。既與公卿告別時,文帝命左右擒梁士彥、宇文忻、劉貼三人,捕薛摩兒,於殿庭當面質問其陰謀。薛摩兒全部招供,於是三人皆伏誅,其叔侄、兄弟免死除名。九月,楊堅命展示梁士彥等三傢資物以誡百官。梁士彥,字相如,安定(今陝西涇川)人,性剛強果毅,有文武纔。北周時以功拜儀同三司,從周武帝東伐北齊,攻拔晉州,堅守孤城,滅齊後以功封郕國公。宣帝即位後,任東南道行臺徐州總管,與王軌大破陳北伐軍,擒陳軍統帥吳明徹,略定淮南。楊堅執政,從韋孝寬討尉遲迥,於鄴城(今河北磁縣南)外圍草橋大破尉遲迥兵。及圍攻鄴城時,率先攻入北門。得勝利即任相州刺史。死時年七十二。宇文忻,字仲樂,父祖皆為北周大官。少時善射,十八歲時從齊王宇文憲討突厥有功,又與韋孝寬同守玉壁,屢建戰功。從周武帝伐北齊,攻剋晉州後力勸武帝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滅亡齊國。不久又與王軌大破吳明徹北伐軍,是北周著名戰將。擁戴楊堅篡周,尉遲迥作亂,隨韋孝寬徵討,楊堅派高熲監軍,唯宇文忻與之共謀進取,兩軍在鄴城下對陣,官軍不利,宇文忻令士兵射觀戰群衆,觀者大囂,忻傳呼“賊敗”,使官軍復振,大破尉遲迥軍。楊堅稱其為天下英傑,封英國公,大受楊堅信任。禪代之際,宇文忻為佐命功臣。後改封杞國公。死年六十四。劉昉,博陵(今河北安平)人,周武帝時,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劉昉為人輕狡,有姦數。及宣帝宇文贇即位,出入宮掖,寵冠一時,授大都督,遷小禦正。宣帝崩駕,子靜帝宇文闡年幼不堪重負,劉昉與鄭譯謀引外戚楊堅輔政,楊堅初不敢當,昉大喊:公若不敢當,昉將自為。楊堅於是從命。楊堅作相,以劉昉為相府司馬。又以定策公封黃國公,賞賜巨萬。昉自恃功高,頗有驕色,溺於財利,富商大賈充斥其門。尉遲迥起兵,楊堅欲令劉昉監韋孝寬軍,昉不敢從,而高熲請行。於是以高熲代為相府司馬。及受禪建隋,改封劉昉為舒國公,閑居無事,不復任使。昉自以佐命功臣而遭疏遠,鬱鬱不得志,遂與梁士彥、宇文忻相與謀反,以致被誅。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