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錢塘江大橋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國抗日戰爭

事件類型: 經濟

開端時間: 1937年九月26日

終結時間: 1937年  

地點: 錢塘江大橋

事件經過:

  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
  
  錢塘江大橋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錢塘江上,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橫貫錢塘南北,是連接滬杭甬、浙贛鐵路的交通要道。
  錢塘江大橋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六和塔附近,橫跨錢塘江,北岸在杭州二竜山東麓,南岸在濱江區浦沿街道聯莊村上沙埠,是由我國自行設計和監造的第一座雙層式公路、鐵路兩用特大橋。該橋為上下雙層鋼結構桁梁橋,全長1453米,寬9.1米,高71米。大橋由我國著名橋梁專傢茅以升主持設計施工,於1935年4月動工,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車。錢塘江大橋不僅是我國橋梁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國鐵路橋梁史上一個輝煌的里程碑。
  
  建築信息
  大橋於1934年8月8日開始動工興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歷時三年零一個月時間。錢塘江大橋的建成不但極大地方便了錢塘江南北的交通,而且與六和塔一起構成了西湖風景名勝區南綫宏偉壯麗的景觀。
  大橋全長1453米,分引橋和正橋兩個部分。正橋十六孔,橋墩十五座。下層鐵路橋長1322.1米,單綫行車;上層公路橋長1453米、寬6.1米,兩側人行道各一點五米,雄偉壯觀。大橋如虹飛架南北,錚錚鐵骨肩負重任。
  
  橋梁歷史
  
  錢塘江大橋的設計、建造主持者是當代橋梁專傢茅以升博士。為了完成建橋重任,茅以升毅然辭去北洋大學教席,衹身來到杭州。首次采用氣壓沉箱法掘泥打樁獲得成功,打破了外國人認為“錢塘江水深流急,不可能建橋”的預言。為中國人民長了志氣。由他主持製訂的建橋方案不但切實可行,而且比美國橋梁專傢華德爾提出的方案減少投資約二百萬元,終於被當局采納。雄偉壯麗的大橋,抒發出中華兒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壯志,而銘刻其中的“殫精竭智千日功,通車之日卻炸橋”的扼腕痛心卻使國人永志難忘。
  1934年11月11日,錢塘江大橋開工興建。39歲的茅以升受命擔任錢塘江大橋的總設計師、總工程師。當時,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的鐵蹄已經踐踏了我國東北地區,並對華北乃至整個中國虎視眈眈,妄圖亡我中華。茅以升儘管不是政治傢,但他熱愛祖國,對時局的憂患使他保持了清醒的頭腦。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茅以升有一種連他自己也不願意正視的預感,作出了驚醒世人的重大决定——他在大橋南2號橋墩上留下一個長方形的大洞。對於這個原設計中沒有的重大改變,茅以升沒有嚮任何人解釋原因。1937年8月13日,淞滬抗戰終於爆發,整個9月、10月,淞滬抗戰異常激烈。戰爭的硝煙已經彌漫到杭州上空,錢塘江大橋的施工也進入了最緊張的階段。9月26日,錢塘江大橋的下層單綫鐵路橋率先通車。茅以升期盼着上海能夠阻擋住日軍進攻的腳步,然而,持續了3個月的淞滬會戰終以上海陷落結束,杭州也危在旦夕。筋疲力盡的茅以升已經明顯地感到他已無力把握這座大橋的命運。11月16日茅以升接到南京政府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毀錢塘江大橋。茅以升在南2號橋墩留下的長方型大洞,其實就是預防這一時刻的來臨。當晚,茅以升以一個橋梁工程學家嚴謹、精準的態度,將錢塘江大橋所有的致命點一一標示出來。整個通宵,100多根引綫,從各個引爆點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裏。懷着親手掐死親生嬰兒一樣的痛楚,茅以升一直陪伴着歷經艱險建造起來的大橋,址到親眼看到最後一根引綫接好。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難忘、最難受、最難捱的一天,在事後來對傢人的回憶訴說中,那種痛苦,那種無奈,真使他欲哭無淚。11月17日,是茅以升多麽渴望卻又沒敢指望的大橋全面通車的第一天,當第一輛汽車從大橋上駛過,兩岸數十萬群衆使勁鼓掌,掌聲經久不息。茅以升後來回憶說:“所有這天過橋的十多萬人,以及此後每天過橋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藥上面走過,火車也同樣在炸藥上風馳電掣而過。開橋的第一天,橋裏就先有了炸藥,這在古今中外的橋梁史上,要算是空前的了!”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點,茅以升終於接到命令:炸橋。下午5點,日軍的先頭部隊已隱約可見,人群被強行攔阻,所有的引綫都點燃了。隨着一聲巨響,錢塘江大橋的兩座橋墩被毀壞,五孔鋼梁折斷落入江中。總長1453米、歷經925個日日夜夜、耗資160萬美元的錢塘江大橋,最終在通車的第89天癱瘓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日軍士兵友永河夫在硝煙彌漫中,拍下了炸毀後的錢塘江大橋。幾十年後,友永河夫來到北京,帶着對戰爭的懺悔,將他拍攝的這張照片親手交到了茅以升的手中。大橋炸毀的這一天晚上,透過蒼茫暮色,茅以升先生凝視着由他一手炸毀的大橋殘影,看着江北岸愈來愈亮的火光,茅以升滿腔悲憤地在書桌前寫下8個字:“抗戰必勝,此橋必復”。他的願望直到全國解放之後的1953 年纔得以實現。如今,杭州段的錢塘江上聳立着六座大橋,錢江二橋、錢江三橋、錢江四橋……,唯獨錢塘江大橋橋名不改,巍然屹立在月輪山前。大橋北堍,竪起了茅以升的全身銅像,人們永遠懷念這位中國傑出的橋梁專傢、深沉的愛國主義者,人們也不會忘記錢塘江大橋的這一段慘痛的傳奇歷史。
  茅以升炸橋前曾賦詩一首:
  徒地風雲突變色
  揮淚炸橋斷通途
  五行缺火真來火
  不復原橋不丈夫
  此詩流露出茅以升被迫炸橋的無奈,以及今後復建的决心,詩中第三句"五行缺火真來火"很多人都不明白究竟,把"錢塘江橋"聯繫起來,你就能看出這第三句的韻味來,此詩奇就奇在第三句.
  2006年05月25日,錢塘江大橋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錢塘江大橋紀念館
  錢塘江大橋紀念館:坐落於錢塘江大橋北岸西側引橋處,由上海鐵路局、杭鐵分局和杭鐵工務段共同出資建造。該館占地1700平方米,分3個展廳。展館收藏有建橋、修橋等實物70多件,以及茅以升手稿、著作和使用過的辦公生活用品40餘件。於1999年12月14日開館。
  開放時間:上午8:00—下午 4:30
  
  風景簡介
  
  如今第二座公路、和鐵路平行的錢塘江大橋建成並通車。成為浙贛、滬杭鐵路復綫的樞紐。雙虹飛彩,宏偉壯觀。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由西往東註入杭州灣,流入東海。錢江涌潮為世界一大自然奇觀,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錢江涌潮最大,潮頭可達數米。海潮來時,聲如雷鳴,排山倒海,猶如萬馬奔騰,蔚為壯觀。觀潮始於漢魏(公元一世紀至六世紀),盛於唐宋(公元七世紀至十三世紀),歷經2000餘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
   钱塘江大桥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