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隋改官制

国度: 中国  

朝代: 隋代

国君纪年: 隋高祖文皇帝杨坚开皇元年

事件类型: 热门

日期: 581年   2月

地点: 中国

事件经过:

  开皇元年(五八一)二月,少内史崔仲方劝隋文帝杨坚废除北周六官之制,改依汉魏之旧,杨坚同意。于是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中书)、秘书、内侍五省;御史、都水二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九寺;及十二卫府等,分司统职。又置勋官十一等,以酬勋劳;散官七等,以加文武有德望者。为避杨坚父杨忠讳,改侍中为纳言。于是以相国司马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相国司录虞庆则为内史监;相国内郎李德林为内史令,皆为宰相,自是三省首长为宰相成为定制。三省六部成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三省指尚书、内史(唐称中书)、门下省;六部指尚书省的吏部、度支(后改民曹,唐改为户部)、礼部、兵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工部。每部下辖四司,共二十四司。尚书省居于禁宫之外总掌全国行政管理,内史、门下二省居于禁内佐皇帝决策。至唐,发展为“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行”的既分工又合作的完备体制。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至隋已形成都省、六部、二十四司三级机构,其行政层次和管理幅度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以致定制千年,其六部体制至清末才被新内阁衙门取代。中书(内史)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期,当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两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发展演变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如南朝重中书,北朝重门下,各用以起草和出纳诏命。但直到隋朝,两省内部组织机构尚未最后定型,门下省尚保留城门、殿内、尚食、尚药、御府等宫廷服务性质的衙门,至炀帝时才改隶殿内省,而给事中一职尚未设置,封驳职能也未定型。虽然隋三省体制尚不完备,但整齐划一的三省六部中央政府体制实已确立。
   中国 关键词: 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