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抗戰建國綱領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國抗日戰爭

事件類型: 熱門

開端時間: 1938年三月

終結時間: 1938年   七月

地點: 武漢

參與者: 國民政府

事件經過:

  7月,國民政府公佈《抗戰建國綱領》
  
  1938年3月,在武漢召開的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上通過。綱領除前言外,分為總則、外交、軍事、政治經濟、民衆運動、教育等7項32條。第一,它的指導思想基本上是抗戰的。明確提出了“依靠自力,艱苦奮鬥,以自拔於危亡,决不稍有僥幸之念”的主張。提出以抗戰促進國傢建設,以加強國傢建設來支持抗戰;第二,確立三民主義為一抗戰行動及最高準繩。對外要求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對內則要求各民族一律平等。強調當前抗戰正是為了貫徹民族主義的要求,正是實現民族主義所必需;第三,規定抗日的外交政策為“聯合一切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之勢力,製止日本侵略”。《綱領》體現了國民黨初期的抗戰主張,體現了地主階級和資産階級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
  《中國國民黨抗戰建國綱領》(一九三八年四月一日)
  中國國民黨領導全國從事於抗戰建國之大業,欲求抗戰必勝,建國必成,固有賴於本黨同志之努力,尤須全國人民戮力同心,共同擔負。因此本黨有請求全國人民捐棄成見,破除畛域,集中意志,統一行動之必要,特於臨時全國代表大會製定外交、軍事、政治、經濟、民衆、教育各綱領,議决公佈,使全國力量得以集中團结,而實現總動員之效能。綱領如下:
  甲:總則
  (一)確定三民主義暨總理遺教為一抗戰行動及建國之最高準繩。
  (二)全國抗戰力量應在本黨及蔣委員長領導之下,集中全力,奮礪邁進。
  乙:外交
  (三)本獨立自主之精神,聯合世界上同情於我之國傢及民族,為世界之和平與正義共同奮鬥。
  (四)對於國際和平機構,及保障國際和平之公約,盡力維護,並充實其權威。
  (五)聯合一切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之勢力,製止日本侵略,樹立並保障東亞之永久和平。
  (六)對於世界各國現存之友誼,當益求增進,以擴大對我之同情。
  (七)否認及取消日本在中國領土內以武力造成之一切偽政治組織,及其對內對外之行為。
  丙:軍事
  (八)加緊軍隊之政治訓練,是全國官兵明了抗戰建國之意義,一致為國效命。
  (九)訓練全國壯丁,充實民衆武力,補充抗戰部隊;對於華僑回國效力疆場者,則按照其技能,施以特殊訓練,使之保衛祖國。
  (十)指導及援助各地武裝人民,在各戰區司令長官指揮之下,與正式軍隊配合作戰,以充分發揮保衛鄉土捍禦外侮之效能,並在敵人後方發動普遍的遊擊戰,以破壞及牽製敵人之兵力。
  (十一)撫慰傷亡官兵,安置殘廢,並優待抗戰人員之傢屬,以增高士氣而為全國動員之鼓勵。
  丁:政治
  (十二)組織國民參政機關,團结全國力量,集中全國之思慮與識見,以利國策之决定與推行。
  (十三)實行以縣為單位,改善並健全民衆之自衛組織,施以訓練,加強其能力,並加速完成地方自治條件,以鞏固抗戰中之政治的、社會的基礎,並為憲法實施之準備。
  (十四)改善各級政治機構,使之簡單化、合理化,並增高行政效率,以適合戰時需要。
  (十五)整飭綱紀,責成各級官吏忠勇奮鬥,為國犧牲,並嚴守紀律,服從命令,為民衆倡導。其有不忠職守,貽誤抗戰者,以軍法處治。
  (十六)嚴懲貪官污吏,並沒收其財産。
  戊:經濟
  (十七)經濟建設應以軍事為中心,同時註意改善人民生活。本此目的,以實行計劃經濟,奬勵海內外人民投資,擴大戰時生産。
  (十八)以全力發展農村經濟,奬勵合作,調節糧食,並開墾荒地,疏通水利。
  (十九)開發礦産,樹立重工業的基礎,鼓勵輕工業的經營,並發展各地之手工業。
  (二十)推行戰時稅製,徹底改革財務行政。
  (二十一)統製銀行業,從而調整工商業之活動。
  (二十二)鞏固法幣,統製外匯,管理進出口貨,以安定金融。
  (二十三)整理交通係統,舉辦水陸空聯運,增築鐵路公路,加闢航綫。
  (二十四)嚴禁姦商壟斷居奇,投機操縱,實施物品平價制度。
  己:民衆運動
  (二十五)發動全國民衆,組織農、工、商、學各職業團體,改善而充實之,使有錢者出錢,有力者出力,為爭取民族生存之抗戰而動員。
  (二十六)在抗戰期間,於不違反三民主義最高原則及法令範圍內,對於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當與以合法之充分保障。
  (二十七)救濟戰區難民及失業民衆,施以組織及訓練,以加強抗戰力量。
  (二十八)加強民衆之國傢意識,使能輔助政府肅清反動,對於漢姦嚴行懲辦,並依法沒收其財産。
  庚:教育
  (二十九)改訂教育及教材,推行戰時教程,註重於國民道德之修養,提高科學的研究與擴充其設備。
  (三十)訓練各種專門技術人員,與以適當之分配,以應抗戰需要。
  (三十一)訓練青年,俾能服務於戰區及農村。
  (三十二)訓練婦女,俾能服務於社會事業,以增強抗戰力量。
   武汉地图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