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柴榮即位後周

國度: 中國  

朝政: 後周

國君紀年: 後周世宗柴榮顯德元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954年   元月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顯德元年(954)正月,後周太祖郭威病逝,養子柴榮即位。柴榮是郭威聖稱皇后之侄,郭威收為養子。廣順三年(953)封晉王。郭威死前,黜退一批恃功倨傲之臣,又任命一批新官吏,將朝政委歸柴榮,因此權力移交順利。柴榮即後周世宗。柴榮繼承郭威重農恤民的的政策和統一中國的大志,任命王樸等能臣,瀎通漕運,發展文教,雖然在位僅6年,便以39歲的英年病逝,但不失為一位有作為的皇帝。柴榮重用王樸,王樸獻“平邊策”,提出先攻南唐,取江北而控製南方各國,再取後蜀和幽州,最後解决契丹邊患的戰略思想,又提出爭取民心和避實擊虛等建議,柴榮大多均予采納,成功地發動了一係列統一兼併戰爭。後周顯德二年(955)、顯德三年(956)、顯德四年(957)三度徵伐南唐,柴榮每次皆勝,南唐自去帝號,割地請和。後周平定長江以北,得州14、縣60。後周又謀取攻蜀,顯德二年(955)大敗後蜀,取秦、成、階、鳳4州。顯德六年(959),柴榮以契丹未逐,决意北伐。後周屢敗遼師,兵不血刃而取燕南之地,柴榮於此役染病班師,旋即病逝。未能完成一統大業,柴榮在位6年,多有仁政惠民,不僅減免苛政,而且在大兵過後,淮南大饑時,還命貸米與淮南饑民。而他最大的功勞還在於謀策統一大業,其未竟之志,在他死後由趙匡胤繼續完成。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