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方臘起義軍北上進軍失利
| 事件經過:
宣和二年(1120)年底,當方臘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占領睦州(今浙江建德)、歙州(今安徽歙縣)的消息傳到開封,宋徽宗十分驚恐,任命大宦官知樞密院事童貫為江、浙、淮南等路宣撫使,譚稹為兩浙製置使,率領禁軍及原準備聯金攻遼的陝西六路蕃、漢兵共十餘萬前去鎮壓。宣和三年正月中旬,官軍掄先占領了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鎮江(今江蘇)等長江沿岸軍事重鎮,以防止起義軍占據長江天險。而方臘在占領杭州後,沒有聽取太學生呂將的建議,首先進軍江寧,搶占長江天險,阻擊官軍過江,而是把起義軍主力轉嚮南方,進攻婺(今浙江金華)、衢(今浙江)諸州。衹將一部分起義軍分成東西兩路嚮北進攻。其中東路北上起義軍六萬在方七佛率領下進攻秀州(今浙江嘉興)由於官軍援兵趕到,對起義軍實行內外夾攻,起義軍未能攻下秀州,被迫嚮杭州撤退,在將到杭州的路上,起義軍與追擊的官軍大戰六天,損失慘重。宣和三年二月底,杭州被官軍占領。另一西路北上的起義軍由八大王率領從歙州嚮江寧進軍,一度攻剋了寧國(今江西)、旌德(今安徽),但由於遭到大批官軍的攻擊,也遭到失敗,不但放棄了寧國、旌德,而且歙州也被官軍攻占。至此,方臘起義軍的北上進軍遭到失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