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大理國
| 事件經過:
大理國由段思平於937年所建。段思平是白蠻貴族,他所依靠的力量為37部烏蠻,在南詔的基礎上建立大理,段氏自稱先世是武威郡(涼州)人,很可能就是蠻化的漢人。段思平得國後,首先免除37部的徭役,立盟誓互保和平。大理國疆域,與南詔略同,實際勢力卻局限在以洱海為中心的雲南西部。大理國王位傳至段連義時,大臣楊義貞廢段氏,自立為廣安皇帝。四年後,段氏臣高智升遣子高升泰起東方兵(即37部兵)滅楊氏,擁立段壽輝。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段壽輝讓位給高升泰。高升泰改國號為大中國。高升泰死後,其子高泰明又讓位給段正淳,改國號為後理國。其時東方37部已獨立,屢與後理國作戰。高氏專權,國人稱為高國主,波斯、昆侖等國商人來通商,都得先見國主。高氏退還王位,名義上不敢廢段氏,大概與東方37部的反對高氏有關。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後理國王段和譽遣使來朝貢,宋徽宗封段和譽為大理國王。1173年,大理國遣使者23人到邕州議通商,1253年,元憲宗命忽必烈率兵入雲南,擒段興智及高泰祥,滅大理國,大理國自段思平至段興智,凡22主。317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