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御史弹劾苏辙
| 事件经过:
元祐八年(1093)五月,监察御史董敦逸、黄庆基分别上书四首弹劾门下侍郎苏辙和礼部尚书苏轼,认为自从苏辙兄弟执政以来,大量提拔四川人,使四川人在朝廷中的力量日益强大。他们任人唯亲,将自己的心腹安置在各个机要部门,比如张耒为著作佑郎,晁补之任著作佐郎,都是苏轼的得意门生;秦观、杜豫、王巩等人也有相应的升迁,因而一些寡廉鲜耻的士大夫往往出入苏辙兄弟之门。更何况苏轼在先帝(宋神宗)时曾被一贬再贬,所犯之罪极多,倘若不是先帝仁慈,早已被诛杀了。宋哲宗即位以后,苏轼又在役法等问题上大作文章,标新立异。而苏辙身为执政大臣,对他哥哥所引荐的官僚不加审查,一律加以提拔。御史赵挺之还进一步举例说明苏辙兄弟专权误国的事实,甚至说朝廷上下十分之六、七的官僚士大夫都是苏辙兄弟的党羽。御史与苏辙兄弟之间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状态。三省不得不出面,将各御史的奏章拿出来作集体讨论。执政大臣们认为御史们对苏辙兄弟的攻击是站不住脚的,讨论结束后作出决定,贬董敦逸为湖北路转运判官,黄庆基为福建路转运判官。董敦逸后又被贬知临江军(今江西清江),黄庆基贬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