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御史彈劾蘇轍
| 事件經過:
元祐八年(1093)五月,監察御史董敦逸、黃慶基分別上書四首彈劾門下侍郎蘇轍和禮部尚書蘇軾,認為自從蘇轍兄弟執政以來,大量提拔四川人,使四川人在朝廷中的力量日益強大。他們任人唯親,將自己的心腹安置在各個機要部門,比如張耒為著作佑郎,晁補之任著作佐郎,都是蘇軾的得意門生;秦觀、杜豫、王鞏等人也有相應的升遷,因而一些寡廉鮮恥的士大夫往往出入蘇轍兄弟之門。更何況蘇軾在先帝(宋神宗)時曾被一貶再貶,所犯之罪極多,倘若不是先帝仁慈,早已被誅殺了。宋哲宗即位以後,蘇軾又在役法等問題上大作文章,標新立異。而蘇轍身為執政大臣,對他哥哥所引薦的官僚不加審查,一律加以提拔。御史趙挺之還進一步舉例說明蘇轍兄弟專權誤國的事實,甚至說朝廷上下十分之六、七的官僚士大夫都是蘇轍兄弟的黨羽。御史與蘇轍兄弟之間的矛盾達到了白熱化狀態。三省不得不出面,將各御史的奏章拿出來作集體討論。執政大臣們認為御史們對蘇轍兄弟的攻擊是站不住腳的,討論結束後作出决定,貶董敦逸為湖北路轉運判官,黃慶基為福建路轉運判官。董敦逸後又被貶知臨江軍(今江西清江),黃慶基貶知南康軍(今江西星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