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蘇轍等彈劾許將

國度: 中國  

朝政: 北宋

國君紀年: 宋哲宗趙煦元佑五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090年   九月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元祐五年(1090)九月,三省樞密院長官聚在一起討論邊境地區缺乏有能力的將帥等問題,同意任命張利一、張守約為邊境將領。於是三省長官將共同討論的結果送給太皇太後處,請她作批示。尚書右丞許將揣摩太皇太後的心思,在任命張利一、張守約的委任决定上不簽字,並秘密上書太皇太後,說張利一是宋神宗大將張誠一的弟弟,張誠一因遼朝入侵問題被貶官,然後被處以刑罰,他建議不能任用張利一,而應該任命王安鬱代替張利一的職位。三省樞密院因為各位長官還未全部簽字,不敢將這一决定傳達下去。於是任命張利一、張守約之事便告擱淺。執政大臣之間的矛盾分歧傳入朝廷大臣耳中,朝廷上下議論紛紛,恰恰在此時,中書侍郎傅堯俞又反戈一擊,說自己並未參與中書、樞密院關於張利一等人任免問題的討論,衹是被三省、樞密院官員欺騙,自己纔勉強在張利一、張守約二人任命决定上簽了字,因而他聯合樞密副使韓忠彥上書太皇太後,說這些任命决議是靠不住的,應該將這一案件一查到底,並追究有關當事人的責任。針對這一情況,御史中丞蘇轍、侍御史孫升、殿中侍御使岑象求等人立即上書朝廷,對許將、傅堯俞等人發動了猛烈的攻擊,蘇轍認為執政大臣應該團结一致,共同處理好國傢政務。而許將雖然身為執政大臣,卻反復無常,有意製造執政大臣之間的矛盾,有失執政大臣風範,違背了祖宗以來的禮儀;與此同時,許將、傅堯俞等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其目的無非是見風使舵,巴結太皇太後,這種人絶對不能予以重用,應果斷地加以罷黜,以免他們為害朝廷,擾亂朝綱。孫升認為許將等人見利忘義,更何況他們在此事之前已臭名昭著,劣跡斑斑,早該被罷免。孫升、蘇轍的奏章呈報朝廷後,許將、傅堯俞等人上書要求辭職。太皇太後息事寧人,詔令負責呈遞大臣奏章的官員不接受傅堯俞、許將、韓忠彥等人送來的辭職報告。蘇轍、孫升在這一詔令下傳以後,又聯名上書,要求製裁許將等人,其後蘇轍又與岑象求聯名上書太皇太後,建議對許將等人進行處理。十二月,許將被貶知定州(今河北定州)。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