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蘇軾杭州治二顔

國度: 中國  

朝政: 北宋

國君紀年: 宋哲宗趙煦元佑四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089年   七月27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浙西諸郡盛産絲綢錦緞,封建政府往往預先借錢給織戶為本錢,由民戶交納一定的絲帛償還政府原來的貸款,稱為和買絹。元祐四年(1089)七月,蘇軾到杭州(今浙江杭州市)上任後,當時一些民戶故意織造一些劣質絹帛,拖到期限迫近,蒙混交納過關,並煽動民戶拒絶官府挑剔,習以為常,致使一些受納絹帛的吏人傾傢蕩産,還不夠賠償,蘇軾認為這是姑息養姦。他命令受納絹帛之官吏必須認真挑選,不得有次品,更不能受民戶威脅。七月二十七日,在絹帛受納場前,發生了納絹的民戶二百餘人齊聲叫囂的事件,民戶同時擁入州府衙門,嚮知州蘇軾喧訴,蘇軾一方面曉之以理,另一方面責令仁和縣丞調查此事,果然查出是顔巽的兩個兒子——顔章和顔益。蘇軾立即下令逮捕顔章、顔益,移送右司理院,聽候判决。蘇軾繼續追查顔傢犯罪的種種事實。原來顔氏傢族是當地土豪惡霸,顔巽曾當過吏人,因作姦犯科,兩度被刺配。顔氏父子的囂張氣焰使蘇軾極為憤怒,認為對這樣的惡霸千萬不能姑息,一定得重罰。於是蘇軾將二顔“法外刺配”(臉上刺花,充軍到邊遠州郡去)。蘇軾處置二顔後,一面上奏朝廷,請求將這一案件作為典型事例傳送到轉運司和地方長官,另一方面引咎自責,請求朝廷對自己法外用刑進行責罰。蘇軾奏章上報朝廷後,朝廷御史彈劾蘇軾違法,洛黨分子賈易更是藉機報一箭之仇,不遺餘力地攻擊蘇軾。朝廷無奈,衹好下令將顔章釋放。蘇軾忿忿不平,但卻無可奈何。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