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呂公著力救王覿
| 事件經過:
元祐三年(1088)五月,御史中丞鬍宗愈被提拔為尚書右丞以後,諫議大夫王覿立即上書朝廷,彈劾鬍宗愈,指責他在任御史中丞期間,貪贓枉法,結黨營私,與蘇軾、孔文仲等人互相勾結,排斥異己等等。太皇太後當即對王覿的奏章作了批示,認為王覿鬍說八道,完全違背事實,不能擔任執政大臣職務,可以考慮讓王覿到外地去作官雲雲。這一指示傳達以後,宰相呂公著立即上書表示反對這一意見,他說自己與王覿素不相識,而且在宋神宗和哲宗即位之後並未薦舉過王覿,但自從王覿擔任臺諫官以來,他的所做所為最為穩妥,倘若因為王覿彈劾執政大臣便罷黜他的話,這樣不得民心。因此,呂公著、呂大防、范纯仁將太皇太後的指示截留下來,並未傳達下去,他們希望太皇太後對王覿事件重新加以斟酌。其後幾天,呂公著、呂大防、范纯仁等人又在太皇太後面前爭論王覿事件,太皇太後質問他們說:鬍宗愈何罪之有?更何況司馬光、文彥博等人都曾薦舉過他;呂公著回答說:鬍宗愈在宋神宗時期的確在士大夫中頗有威信,但自從擔任御史中丞以後,上書所論之事往往與大部分官僚的意見不合。尚書左丞劉摯在此時還是不遺餘力地在太皇太後面前詆毀鬍宗愈,太皇太後怒氣衝衝,大聲責問劉摯如果有人認為門下侍郎(指劉摯)乃是姦邪之人,你能心甘情願嗎?劉摯嚇得魂不附體,急忙申辯,此時文彥博對太皇太後說,劉摯的話是正確的。但太皇太後依然不予理睬。第二天,呂公著又親自上書太皇太後,認為自從哲宗皇帝即位以來,朝廷內外本來沒有所謂朋黨,士大夫之間僅僅有正直與邪惡之分,倘若陛下無故驅逐臺諫官,將有損於陛下善於納諫之名聲,更何況文彥博,范纯仁、呂公著等都是先朝(宋神宗)的舊臣,完全是忠心耿耿地為國傢事業着想的,希望陛下對我們的意見加以考慮。中書捨人曾肇封駁了對王覿進行處理的詔書,並進一步上書太皇太後替王覿鳴冤。但太皇太後根本沒有聽從呂公著等人的勸諫,因而王藐最後被貶為潤州(今江蘇鎮州)知州。與此同時,鬍宗愈也上書太皇太後,要求解除執政大臣的職務,委派自己為閑散的官員,但太皇太後親自下詔安慰鬍宗愈,並說自己根本未聽他人的流盲蜚語,並要求鬍宗愈不要辜負自己的希望。其後,監察御史楊康國和趙挺之、右正言劉安世又不斷上書,要求太皇太後收回成命,但這些奏章並未送到太皇太後手中。此事便不瞭瞭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