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元祐弃地之争
| 事件经过:
元祐元年(1086)、夏天安礼定元年二月,司马光上台后,向高太后上了一道《论西夏札子》。他认为宋神宗元丰四、五年,李宪、沈括、种谔等人为了邀功行赏,趁西夏主秉常被部下囚禁之机,向西夏发动大规模战争。李宪率军攻克兰州(今甘肃兰州),沈括、种谔等人率军收复了绥德城(今陕西绥德)、米脂(今陕西米脂)、浮图(今陕西绥德境内)、吴堡(今陕西吴堡)、义合(今陕西缓德东)、葭芦(今陕西佳县境内)、安疆等六寨。司马光认为这些地方对宋来说可有可无,因为这些地方皆在西夏腹地,一旦西夏前来争夺,宋将无法抵挡;而对西夏来说,这些地方乃必争之地,它绝不会就此罢休,定会不断前来攻打。这样,宋夏都将不得安宁,处于无休止的战事之中。因而司马光建议在哲宗刚刚改年号之际,将这些地方归还西夏,然后晓以大义,两国即可议和。司马光这一建议提出之后,中书执政大臣对此争执不下,各持己见。到同年六月底,西夏又派使者来宋索还被占领土,这样,宋朝大臣又掀起了一次弃地之争。右司谏苏辙附和司马光的论调,竭力主张放弃,其理由有三:一,哲宗年纪尚幼,由太皇太后执政,当此之时,和平稳定是至关重要的;二,义理曲直于宋不利。近年来,西夏对宋并无大过,也没有出现太多的不恭之处,而宋却乘人之危,攻占其地,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三,宋朝若固占兰州和六寨之地,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西夏方面一定不依不饶,前来争夺,万一西夏联合辽朝夹攻宋朝,宋之处境就很危险了。其后文彦博又上书,其论调与苏辙相差无几。左司谏王岩叟、御史中丞刘挚、同知枢密院事范纯仁等都上书支持苏辙、司马光。这些人的弃地主张遭到吕公著、安焘、孙路等人的反对。吕公著认为,兰州是吐蕃领土,并不属于西夏;如今天子刚刚即位,即将祖辈创下的基业轻易送给西夏,于情理、于尊严而不容。熙河路经制使孙路甚至还带着一份地图去面见司马光,陈述放弃兰州的危害。他说倘若放弃兰州,那么熙河路就难以守住,而熙河路一旦出了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关中地区的稳定。但安焘等人的意见未被采纳,司马光等人的观点倒被太皇太后接受了。宋将米脂、浮图、葭芦、安疆四寨之地归还了西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