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臺諫官彈劾安燾
| 事件經過:
元祐元年(1086)閏二月,知樞密院事章惇被罷免後,太皇太後按慣例將同知樞密院事安燾提升為知樞密院事,試吏部尚書范纯仁為同知樞密院事,委任狀尚未下達到安燾手中,即先被臺諫官們發現。左司諫、權給事中王岩叟首先發難,上書猛烈攻擊安燾.他認為知樞密院事是國傢棟梁之材才能充當的,而安燾才能低下,不能充任此職。此時,太皇太後剛任命王岩叟為權給事中,權給事中有封駁之權,於是王岩叟得到即將發給安燾的委任狀後,立即行使職權,將安燾的委任書封還朝廷,還上書要求太皇太後重新考慮適當人選擔任知樞密院事一職。接着右司諫蘇轍、右殿中侍御使呂陶、諫議大夫孫覺、御史中丞劉摯、右正言朱光庭等人紛紛上書太皇太後。一方面他們稱贊王岩叟是直言極諫、剛直不阿的士大夫,敢於封還朝廷不合理的詔命;另一方面繼續指責安燾,認為他不學無術,不是出任知樞密院事之才。由於臺諫們緊緊抓住安燾的弱點不放,太皇太後的詔令傳達不下去,使她十分難堪,於是高太後將王岩叟和朱光庭召至宮中,好言安慰,說我知道臺諫官們素來忠心耿耿,為國傢之興亡而不畏權貴,赴湯蹈火;希望臺諫們今後還得努力,對朝廷的一些不公正的問題加以監督;王岩叟封還安燾的委任狀是正確之舉,值得表揚,但安燾在科舉考試中是第三名考中進士,先帝宋神宗曾將此人托付給本太後,不能將先帝所任之人一概罷免,況且安燾沒有什麽才能,不會有所作為的。王、朱二人出宮後,又上書太皇太後,十分委婉地嚮太皇太後表示安燾不能出任知樞密院事。太皇太後並未聽從其意見,將委任狀頒布下來,但安燾堅决不受。負責起草委任狀的學士院不允許他辭免。委任狀送到王岩叟手中後,他堅持己見,封還詔令,同時建議太皇太後答應安燾的請求,一來可以表明太皇太後對先帝的恩德並未忘記,而且對先帝所信任的大臣加以斥責;二來可以平息臺諫官們的異議;三來可使安燾明哲保身,繼續留任原職。但太皇太後並未應允,依然任命安燾為知樞密院事。此後,臺諫官們仍上書不斷彈劾安燾,但終未達到目的。太皇太後的詔令最後不得不違背祖宗舊製,還通過給事中便傳達下去。同年三月,太皇太後同意安燾請求,繼續擔任原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