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張洞奏裁僧侶
| 事件經過:
嘉祐年間(1056——1062),參知政事高若訥、樞密副使吳育薦舉張洞頗有文采,被宋仁宗任命為館閣校理、判祠部。張洞上書宋仁宗,認為當時全國戶口日益增加,老百姓出傢當和尚、尼姑者日漸增多,至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朝廷又頒布命令,增加剃度僧尼的比例,原來每路三百名僧尼才能剃度一名,至和元年卻規定每一百名僧尼即可剃度一名;加之文武官員、宦官的功德墳寺逐年增多,因而剃度的僧尼越來越多。因而他建議一方面減少文武官僚的功德寺,有些功德寺完全可以按照自古以來的慣例由國傢派遣一些農戶去看守墳墓,禁止他人在墳地周圍樵采、狩獵;另外,目前祠部帳目上已有三十餘萬僧侶,應該予以裁減。宋仁宗采納了他的建議,下令裁減全國僧尼的三分之一,這是宋代裁減僧侶規模最大的一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