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英國封閉滇緬路對華運輸
| 英国封闭滇缅路对华运输英国封闭滇缅路对华运输
事件經過:
7月17日,英國封閉滇緬路對華運輸
文史資料記載:“七·七”事變以來,中國抗戰後方所需各種戰備和民用物資:汽油、煤油、柴油、橡膠、汽車配件的百分之百,藥品、鋼材、棉紗、白糖、紙張的百分之九十都須依賴從西方進口。因此,保障幾條國際交通綫的暢通對中國來講就顯得至關重要。特別是1940年9月滇越鐵路運輸中斷後,滇緬公路幾乎就成了聯繫中國與世界的惟一通道,對中國抗戰的重要性立即突現了出來,滇緬公路作用“不僅在於為中國抗戰提供實際援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鼓舞中國軍民的士氣”。為了徹底截斷中國的國外供應綫,完成對中國的最後封鎖,日本在切斷滇越鐵路的同時也嚮英國提出關閉滇緬公路的要求,企圖迫使英國在本國形勢危機的情況下作出讓步。
1940年6月20日,日本外相有田八郎正式嚮英國駐日大使剋萊琪提出封閉滇緬公路的要求,並強調說,如果這條道路不被關閉,它將不能控製日本的極端派。6月24日,日本外務省通過正式外交途徑要求英國政府采取措施停止滇緬公路運輸送武器彈藥以及諸如燃料、卡車及鐵路器材等物資,否則日英關係將産生嚴重影響。
這時的英國處於嚴峻的國際形勢之中。在歐洲,法國迅速敗降,西北歐大多數國傢淪陷,戰火已燒到英國本土,英國幾乎獨自承擔了同法西斯德國作戰的任務,而在遠東,英國還承擔着保衛新加坡、香港、印度、緬甸等殖民地的義務,軍事力量明顯不足,根本不足以與日本對抗。對中國而言,滇緬公路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就連邱吉爾在緻羅斯福的信中也表明:“現在日軍好象將進入雲南,切斷滇緬路,這將帶給蔣介石災難性的後果,其抵抗的崩潰不僅是世界性悲劇,而且將使日軍有強大的軍力南進或北進”。而且他本人也多次在不同場合稱贊中國人民的抗戰精神並表示支持中國抗戰。面對日本要求,英國面臨兩難的選擇,要麽冒着在遠東與日本發生衝突的危險拒絶日本要求,支持中國抗戰;要麽置國際道義於不顧封閉滇緬公路,而以惡化中英關係為代價。英國將做何選擇成為日本、中國及國際社會的關註的焦點。
最終,英國人對於中國抗戰口頭上的同情和支持並不能改變其現實主義極端的利已原則,英國內閣作出了暫時封閉滇緬公路三個月的决定,企圖以犧牲中國利益來換取東殖民地的安全。對於英國的决定:7月15日,駐英大使郭泰祺嚮英國政府遞交的書面抗議,次日,國民政府外交部發表指出:“……此種舉動不獨極不友誼,且屬違法”。《群衆雜志》社論《關於英國切斷西南交通問題》明確指出“英國的决定是幫助日寇脅迫中國投降的”。
對於國際社會的反對和中國抗戰面臨的睏難,英國方面視若無睹。1940年7月18日,英、日在東京簽訂了《英日關於封閉滇緬公路德協定》,即日起實行封鎖,規定:“英國政府自本年7月18日起三個月期間禁止通過緬甸輸送武器、彈藥、汽油、卡車及鐵路器材;日本官員為使本項禁運有效起見可與英國官員保持聯繫。”英國封閉滇緬公路使得中英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導致了中國方面對於後來英國政府表示出面組織中日間的和平談判反應冷淡,而1943年5月宋美齡拒絶英國的訪問邀請,不能不說也與滇緬公路危機有着直接關係,中英關係陷入低𠔌。
滇緬公路封閉後,遠東及整個國際形勢正發生着深刻變化。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柏林正式簽約,條約規定德意日三國協同作戰,共同對敵。顯然,正與德國交戰的英國也成了日本的敵人。次日,日本便確定了直接針對英國的外次政策綱要,並要所有英國軍隊撤出太平洋,並以戰爭相威脅,英日關係的惡化使得英國政府認識到英日在遠東開戰勢所難免;而且,關閉滇緬公路不僅給中國抗戰帶來嚴重睏難,也使英國付出了沉重代價,把整個東南亞拱手讓給了日本。
面對形勢的變化,英國不得不重新調整其遠東政策,重開滇緬公路便成了當務之急,一方面可以表明英國對日本的不妥協態度及抗爭的决心,另一方面可以在未來與日本交戰是贏得中國的支持,緩和中英關係。於是在美國做出一旦英日開戰將予英國以經濟支持的允諾的前提下,為了順應中國政府重開滇緬公路的強烈要求,10月3日,戰時內閣通過了重開滇緬公路的决定,10月18日,滇緬公路重新開放。滇緬公路危機就此結束。
滇緬公路的重新開放使中國抗戰的嚴重形勢有所緩解,中英關係有所改善,這為以後中英在緬甸戰場的合作奠定了一定基礎,雖然這是英國在英日戰爭無法避免的情況下關於遠東政策的部分調整,反映出了英國那種完全自我利益為中心的大國政策,沒有絲毫的國際道義可言,可對於中國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由於英國的這種強權、自私的外交政策的影響,中英關係一直難以有重大發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