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范仲淹、韩琦陈边事
| 事件经过:
庆历四年(1044)五月,枢密副使韩琦、参知政事范仲淹在崇政殿被宋仁宗召见后,合写了一道奏札,陈述对付西夏的策略。他们认为,宋夏战争爆发后,宋朝军队屡战屡败,倘若元昊目前暂时求和,一旦力量壮大起来又重新开战,宋朝将如何应付?其一,元昊在辽朝的怂恿支持下,在战争胜利的时候提出议和,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整顿内部,而且议和后获得宋朝的大量岁币,仅仅是失去了虚伪的称号而巳,很可能元昊还会再度兴师攻宋,因而宋朝应挑选将帅,训练士兵,防御西夏的入侵,其二,元昊在反宋之前,受到宋朝百般照顾,而元昊反宋以后,取得了侵宋战争的胜利。宋夏庆历和议并非意谓着元昊已经屈服,元昊暂时与宋议和,仅仅是权宜之计而已。因此宋朝边境地区还更应加强防御力量,修筑城堡,健全和完善岗哨制度,召募士兵,因为他们熟悉地形,作战能力较强;其三,陕西戍边军队人数达三十万,不可谓不多。但这些士兵分散守卫四路边境城堡,而西夏军队则往往号令一下便迅速集中起来,因而西夏常以十万之众进攻宋朝几千或上万人驻守的城堡。鉴于这种情况,韩琦、范仲淹建议在鄜延、环庆、泾原路分别选任将帅三、五人、低级将领一、二十人,统帅步兵一万、骑兵三千,用新的阵法进行训练,一旦部队精锐起来,便派遣大军掠夺横山地区(今陕西横山),彻底征服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用不了几年,宋朝即可完全控制横山地区,这样就割断了西夏的右臂,其四,宋夏和议后,倘若宋朝不加强自身的军事力量,那么,战争的祸患是无穷无尽的。应整顿军事,实行改革措施:在河北地区选任有才干的官僚经营边境地区,加强防务;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定州(今河北定州)、高阳关(今河北高阳)三路所管辖兵马分布极不合理,应该在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