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s: 庆历新政
| Event Details:
宋仁宗提拔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执掌朝政后,每每询问他们使天下太平的策略。庆历三年(1043)九月,范仲淹上书条陈十事,认为是目前必须解决的十件大事。一、明黜陟。宋朝对官僚实行磨勘制度,文官三年晋升一次,武将五年晋升一次,完全论资排辈,因而很多官僚昏席无能,缺乏实际工作能力,仅仅是坐享其成而已。因此范仲淹建议按照实际能力考核官吏,干练勤政的官吏予以升迁,否则予以罢黜。二、抑侥幸。宋代官僚实行恩荫之制,大官僚的子孙无论贤愚均可通过恩荫作官,因而范仲淹建议减少恩荫人数,延长恩荫时间,缩小恩荫范围,并对恩荫作官者进行严格考核,否则不能进入仕途,三、精贡举。改革科举制度,让举子们学习经世致用之学,同时严格考试制度和考场纪律,成绩优等者才能做官。其余考中进士的士大夫只能试用,试用合格方能做官;四、择官长。地方知州、县令是一方之主,而官僚往往论资排辈即可升为知州、县令。因此,地方政治混乱,各地老百姓深受其害,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因而范仲淹建议凡是知县、县令都必须由上级官僚保举,并增加保举官员的人数,如果被保举的官僚才能有限或犯了错误,保举者相应受到惩罚;五、均公田。由于官僚人数迅速增加,作官的途径越来越多。因而一些官员任满一届后,很长时间才能再次上任,在此期间没有俸禄,只好求人借贷度日,等到下次上任后,便大肆勒索、盘剥百姓。范仲淹建议各地官僚的职田应该公平分配,没有职田的官员应给予职田。这样就可以使官吏上任后更清正廉洁,这对当地百姓也是莫大之利,六、厚农桑。农业是立国之本,范仲淹主张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桑事业,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保护全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达到富国的目的:七、修武备。宋朝养兵百万,大多驻守京师。宋夏战争爆发后,禁军多抽调到西北地区,因而京师防务空虚,加之召募之兵动辄反叛朝廷。范仲淹建议召募京师附近五万强壮青年为兵,帮助禁军守卫京师,而这些士兵大多数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农闲季节进行军事训练,这是强兵和节省财政开支的最有效办法,八、减徭役。范仲淹主张省并一些不必要的州、县,以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同时减少公人,使他们回到农业中去。徭役减轻后,农民才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耕种,封建国家也会自然而然地富裕起来,九、覃恩信。君主应尽量减少赏赐,如在一些大型仪式(比如郊祀之礼等等)后的大规模赏赐耗费国家大量钱财,减少这些仪式势在必行,十、重命令。各级官僚应该按照国家法律办事,不得贪赃枉法,不得法外用刑。宋仁宗完全接受了范仲淹的建议,将其中一些建议制定成法律条文,责成有关部门执行,并将这些条文在全国公开颁布。这些主张是范仲淹等人主持的“庆历新政”的基本内容。但由于许多官僚贵族的反对,“庆历新政”很快流产,这些措施便随之废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