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慶歷改革解????法
| 事件經過:
由於宋夏戰爭爆發,宋朝西部邊境地區聚集了大量軍隊。朝廷由於軍糧不足,允許商人入中芻粟到邊境,然後到京師榷貨務錢或金銀。而入中其它貨物則由政府發給????鈔,因而導致一些不法商人把一些羽毛、石炭、瓦木之類的東西入中到邊境地區,然後領取解????進行販賣。一些商人還與邊境官吏勾結起來,營私舞弊,共同漁利,甚至有的商人用兩段木料估錢千文,然後領取相應價值的解????。這就造成解????價格猛跌、政府虛耗無數解????的現象。慶歷二年(1042)正月,宋朝政府采納三司使姚仲孫的建議,派遣範宗傑為解????製置使,具體負責解????的運銷。範宗傑上任後,根據實際情況,製定了一些合符實際情況的措施,規定:凡是已經取得解????運銷券的商人一律補交其中????鈔的差額,而已流入內地州縣的解????????鈔一律由政府出資統一收購起來,然後再加價出售;嚴禁永興軍(今陝西西安)、華(今陝西華陰)、耀(今陝西耀縣)、河中府(今山西永濟)、陝(今河南三門峽)、虢(今河南靈寶)、解(今山西解縣)、晉(今山西臨汾)、絳(今山西新絳)、成(今甘肅成縣)、慶(今甘肅慶陽)等十一州府的商人販賣解????,衹能由朝廷組織專賣。同時,嚴禁商人運輸解????進入成都地區,由政府在永興軍、鳳翔(今陝西鳳翔)設置折博務,允許商人納錢或成都地區的貨物入折博務,然後才能領取解????,進入成都地區販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