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元昊改革兵製

國度: 中國  

朝政: 西夏

國君紀年: 西夏景宗李元昊大慶元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036年   九月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改製前,党項族的一傢就是一帳,由多少不等的帳組成部族,小的部族僅有一百帳,大的部族可達一千餘帳。按照原來的規定,年滿十五歲的男子為一丁,每遇戰爭,則根據部族的大小出丁為兵。大慶元年(1036)九月,元昊改革了這一舊製。規定凡是部族裏的壯丁二人就必須有一名充任正規軍,而西夏隨軍雜役一人稱為一抄,凡部族內有丁男四人就必須負擔二抄,即四丁之中就有二丁為隨軍雜役,其餘的被稱為空丁,空丁願意充當正規軍者,先替同部族的其他丁男充當隨軍雜役,如果沒有隨軍雜役讓空丁充任,即可陶汰正規軍中那些年邁體弱者,由空丁頂替其位,因而使青壯年都成為正規軍。凡是正規軍均由政府發給長生馬、駝各一匹。隸屬於團練使以上的正規軍編製單位由政府發給一頂帳篷、一把弓、五百支箭,其它各旗、鼓、槍、劍、棍、棒之類的武器也由政府供應。刺史以下軍隊編製單位的士兵由政府供應的武器和日常品稍微少一些。與此同時,元昊還專門設置炮手二百人,號稱是"潑喜",將俘獲的漢人中的勇敢善戰者編為前軍,稱為"撞令郎",而這些漢人中膽小怕事而又無一技之長者就命令他們駐守肅州(今甘肅酒泉),或將他們遷移到別的地方從事農業生産。元昊兵製改革後,西夏國內各地士兵總人數達五十萬之多。元昊在此基礎上設置生擒軍十萬,在興靈(今寧夏銀-川)附近還有精銳士兵二萬五千人,同時設七萬士兵專門負責配合這二萬五千精銳士兵作戰。此外,還有皇帝的禁衛軍五千人,這些士兵是元昊從一些豪門或貴族子弟中擅長弓箭者的人裏挑選出來的,號稱“禦圍內六班”,他們分成三隊,輪流值班,警衛皇宮的安全。元昊還規定每當東邊發生戰爭時則由西部集合兵馬出徵,反之亦然,如果中部發生戰事,則東、西兩部均得出動。在外出作戰時,一定要多設營寨,其中一些未必都得派兵把守,但必須在虛寨之外設下埋伏,以利於包圍敵人。在衝鋒陷陣的時候以鐵騎兵為前鋒,鐵騎兵乘坐良馬,披上重甲,敵人或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