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郭守敬治水
| 事件經過:
郭守敬,順德邢臺(今河北邢臺)人。少年時從祖父郭榮研習天文、算學、水利,後從劉秉忠學習。二十歲時,負責指導疏瀎家乡的河道和修復淹沒多年的石橋。中統三年(1262)七月,左丞張文謙推薦郭守敬習熟水利、聰穎過人,郭守敬受到忽必烈召見,面陳水利建設六條,頗受欣賞,被任命為提舉諸路河渠。次年,升為副河渠使。至元元年 (1264)五月,奉命與唆脫顔視察西夏(今寧夏一帶)河渠,畫圖匯報。不久又隨張文謙到西夏中興等路主持修瀎古渠。中興州有唐來渠,長四百餘裏,漢延渠,長二百五十裏;其他州共有正渠十條,皆長二百餘裏,大小支渠六十餘條,共灌田九萬餘頃。戰爭爆發以後,都廢壞淤淺。郭守敬設立閘堰,疏瀎河道,到至元三年五月,諸渠疏瀎一新。又在中興、西涼、甘、肅、瓜、沙等州開水田,百姓四、五萬人來歸,都授給田地。事後,郭守敬升任都水少監。十二月,建議鑿開燕京(今北京)西山中在戰亂時堵塞的金口,導引瀘溝水東流燕京,既可以漕運西山木石,又可灌溉京畿農田。開通後,果然得利。至元十三年(1276),都水監並入工部,郭守敬奉命從事修訂歷法工作,領導全國範圍的天文測量。至元二十八年置都水監,郭守敬兼領都水監事,主持開鑿由通州(今北京通縣)到大都積水潭(今北京什剎海)的大運河最北一段一通惠河。為了剋服水位落差大造成的航運障礙,每隔十裏置一閘,距離一裏左右設置鬥門,過舟時,先閉鬥門後提閘放水,以便船衹上溯下行。三十年七月,通惠河修成通航,皆稱便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