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s: 宋立碑三学戒议国政

Country: 中国  

Dynasty: 南宋

Chinese Era: 宋理宗赵昀宝佑四年

Type of Event: Hot spot

Date: 1256 AD   September

Where: 中国

Event Details:

  理宗后期,权臣相继,国事日非。朝中官员追于权势,多闭口不语。而太学、武学,宗学诸生却多次上书请愿,指陈失政,学校一时被视为“正论”所在。淳祐四年(1244)九月,右丞相史嵩之父丧,按礼应守丧三年,朝廷却下诏起复,要马上恢复相位,内外大臣无人敢谈论此事。太学生黄恺伯、金九万、孙翼凤等一百四十四人叩阍上书,指控史嵩之心术不正、和议乱军、结党营私。接着,武学生翁日善等六十七人,京学生刘时举、王元野、黄道等九十四人,宗学生舆寰等三十四人也相继上书。理宗不理睬学生的要求,诸生便在太学斋廊帖榜示众:“丞相朝入,诸生夕出”。当时范钟、刘伯正代行相权,认为诸生闹事是“游士”鼓动的,指使临安府尹驱逐所谓“游士”,开除学籍。诸生听说后,作《卷堂文》离开学校。事态趋于严重。十一月,将作监徐元杰建议,应当找人代替史嵩之。理宗说,学校虽然是“正论”,但说得太严重了。徐元杰又说;正论是国家的元气,现在正论幸好还在学校,应当珍惜它。最后,史嵩之自知不为公论所容,只得离职守丧。淳祐十二年 (1252),武学生联名为一病故学生求棺木,临安府尹余晦派人强行验尸,暴露两日。武学-太学、宗学学生伏阙上书,表示抗议,并“卷堂散去”,离开学斋,举行罢课。终于迫使余晦辞职。在此前后,因临安府不准使用青盖和皂盖,太学生又群起控告府尹程覃。宰相认为太学生“动以扫学(罢课)要挟朝廷”,未免太放肆,置之不理。于是太学生置绫牒(学生证)于崇仕堂,尽出太学。理宗免程覃官职,诸生才返斋复学。宝祐四年(1256)六月,丁大全擅自调兵驱逐丞相董槐,引起朝野极大震动。太学生又上书控告丁大全所为。理宗虽然觉得丁大全的行为不对,却不满学生上书,下诏宣布:进退大臣,权在人主,不在学校;学官要劝谕学生安心肄业。董槐罢相后,丁大全更力口专横。十一月,太学生陈宜中、刘黼、黄镛、林则祖、曾唯、陈宗等六人再次上书指责他。丁大全恼怒至极,通过理宗下诏,严令学官申严“祖宗学法”,在三学内立碑,戒禁学生不得妄议国政。又指使党羽御史吴衍弹劾六人,开除学籍,流放远州。但人们称赞陈宜中等人,号为“六君子”。
   中国 Keyword: 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