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寶頂山摩岩造像完成
| 事件經過:
淳祐九年(1249),大足寶頂山摩岩造像完工,寶頂山聖壽寺和摩岩造像開始於淳熙六年(1179),是由蜀中名僧趙智鳳在大足(今四川大足)主持修造的。趙智鳳,大足縣米糧裏人。寶頂山石刻造像分佈13處,共計有1萬多軀,最集中地地區是大佛灣。大佛灣是一幽深的馬蹄形山灣,在長達500米的峭壁上,布列着龕窟31間,碑碣7通,題記17則,捨利塔2座。其龕窟造像主要有:護法神像、西方三聖、千手觀音、釋迦涅槃聖跡圖、九竜浴太子,以及十大明王、圓覺洞等。內容多為佛傢故事。造像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透露出濃厚的生活氣息。宋理學家、大學者魏了翁曾為寶頂山題名。魏了翁學宗朱熹,與真德齊名。由此也可見大足寶頂山摩岩造像在當時的影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