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餘玠治蜀

國度: 中國  

朝政: 南宋

國君紀年: 宋理宗趙昀淳佑二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242年   十二月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淳祐元年(1241),蒙古窩闊臺大汗去世後,內部陷入汗位之爭,無暇展開對宋的全面進攻。南宋乘機加強各地的防務。淳祐二年(1242)十二月,任命餘玠為四川安撫製置使兼知重慶府,措置四川防務。餘玠,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曾為趙葵部將,在兩淮屢立戰功。入川後,正式在重慶設立元帥府,在彭大雅營建城防的基礎上,進一步建設重慶城防,將重慶作為全蜀抗戰的指揮中心和大本營。還在全川招賢納士,廣求振新四川之策。接受播州(今貴州遵義)人冉璡、冉璞兄弟的建議,築城釣魚山,遷合州(今合川)治於山上,以此作為全蜀防禦的支撐點。在以後的幾年間,又擇險要之地,修建或擴建了青居 (今四川南充南)、大獲(今閬中東北)、雲頂(今金堂南)、神臂(今合江西北)、運山(今蓬安東南)等山城二十餘處,搬遷各州縣治和各戎司於其上,可耕可戰,將彭大雅帥蜀以來各地自發修築的城寨連成一個能有效地抗禦蒙古騎兵的山城防禦體係。餘玠又大力整飭軍政,健全四川的官司機構,革除軍中舉代之弊。同時采取措施恢復商業,整頓財政。派軍在成都平原上大興屯田,委派官吏在山區勸課農桑。改變了四川無民、無財,無兵、無糧的狀況,使殘破的四川經濟得以復蘇,社會秩序初步穩定,出現了後世所稱的“西土中興”局面。淳祐三年(1243),按竺邇、汪德臣攻蜀均未能有多大收穫。六年(1246)春,蒙古都元帥塔塔兒歹帖赤分兵四道入蜀,又被擊退。其後幾年間,出入四川的蒙軍減少。十一年(1251)夏,餘玠出兵謀復興元(今陝西漢中)雖未獲成功,但給蒙軍以極大的打擊。次年底,餘玠又調集全川將士,粉碎了帖哥火魯赤、汪德臣等幾路蒙軍對嘉慶(今四川樂山)的圍困。四川出現了宋蒙交戰以來從未有過的良好局面。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