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理學北傳

國度: 中國  

朝政: 蒙古帝國

國君紀年: 窩闊臺元太宗八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236年   八月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金宋對峙時期,南北聲教不通,周程理學在北方幾乎不絶如縷,興盛於南宋的程朱之學很少流傳北方,北方儒士們講究的是經學章句。金末,雖有人品評傳授程朱之書,如霸州人杜時升在嵩洛山中以“伊洛之學”教人、易州麻九疇以邵雍《皇極經世書》授徒,真定王若虛著《道學淵源序》等評品道學,磁州趙秉文以道德性命之學自任,但仍沒有專門名傢之學,研究傳播理學既片面,又狹窄。蒙古南下,註意網羅儒士大夫,如耶律楚材、王楫、李藻、郭寶玉、李國昌、元好問、郝經、姚樞、楊惟中等人相繼為蒙古所用,但所接觸的儒學,仍以經學章句為主。窩闊臺汗七年(1235),蒙古大舉攻宋,楊惟中、姚樞奉命隨軍訪求儒道、釋、醫、卜等類人才。次年八月,蒙古軍攻破宋德安府(今湖北安陝),俘趙復。趙復以儒學見重於世,稱江漢先生。姚樞從俘虜中訪得,力勸其北上。至燕京(今北京),楊惟中、姚樞建立太極書院,選擇搜集到的書籍八千餘捲,由趙復講學授徒。趙復認為周程以後書籍廣博,學者不能貫通。於是,自編《傳道圖》、《伊洛發揮》、《師友圖》、《希賢錄》等書,嚮學者全面介紹孔孟之道、程朱理學的書目、宗旨和師承關係等。書院開學後,從學者有一百多人,姚樞、楊惟中、郝徑、梁樞、趙或、許衡、劉因等人都直接或間接受學於趙復。趙復辭職隱居時,把程朱傳註諸書盡付姚樞。乃馬真後元年(1242)姚樞辭官,隱居輝州蘇門山,刻印小學、四書及諸經傳註,廣為流行。許衡從姚樞處抄錄傳註諸書,廣教門徒。此後,程朱理學在北方傳布漸廣。除趙復外,廣平人竇默也是把理學傳到北方的較早的學者。竇默本是金朝人,金哀宗棄汴遷蔡之際,他南逃避難至德安府。曾嚮孝感 (今湖北孝感)令謝憲子學習程朱性理之學。德安府失陷後,被楊惟中招至北方。他先後在大名、輝州與許衡、姚樞等講習理學,名聲大噪,並得忽必烈賞識。與姚樞、許衡同為元初影響一時的理學家。
   中国 關鍵詞: 地點: